【明報專訊】清明時節,孝子賢孫到墳場、龕場等拜祭先人,但本港公營骨灰龕位供不應求,位於紅磡的金福壽殯儀店,約300呎的舖位加上閣樓100多呎的空間,竟是800多名先人的「中轉房屋」,有長生店店主坦言,骨灰等候5年才獲分配龕位也是等閒事,「有啲等咗10年!」
金福壽殯儀店內,約百名先人屬於「大客」,家屬每月花數百元租借空間,骨灰會「上架」置於閣樓,讓家屬上樓拜祭。其他死者的骨灰通常放入布袋內,寫上死者姓名、火化日期,存於貨架上的大膠箱。家屬拜祭時可到殯儀店取回骨灰,直接在店外行人道拜祭,場面於清明節更是墟冚。
以往僅存一兩月
這些骨灰多屬於10年內過身的人,偶爾也會發現20多年前火化的骨灰。身兼殯儀業商會永遠會長的店主吳耀棠解釋,除了小量骨灰因無人認領而存放多年,大部分都正等候上位﹕「等5年是等閒,有啲等咗10年!」
長生店暫存骨灰是業內的習慣,吳耀棠稱,以往一個人由過身、火化、殮葬,通常一兩個月內完成,甚少積存在長生店。
業內早於2003年察覺到政府骨灰龕位不夠,那時長生店陸續出現骨灰堆存的情况。
無人認領骨灰 店主買地安葬
他形容,先人輪候骨灰龕位,好像活人輪候公屋,每次接受申請都超額數倍。他去年為店內約40名無親屬的先人入紙,最終只有兩個中籤,「每次推出(龕位)都去抽,抽得一個得一個」。
每十年左右,他會自資在內地花三四萬元買一塊墓地,集中安放擺放多年、確認無人認領的骨灰,「總不能要人死無葬身之地」。他預計稍後也要為長生店「清倉」,讓苦等龕位又無家人照料的死者入土為安。
和合石靈灰安置所 料明年落成
據食物環境衛生署資料顯示,政府提供的靈灰龕位,收費約2800元(可存放2個靈灰甕) 至4000元(可存放4個靈灰甕)不等。食環署發言人表示,目前輪候政府重用骨灰龕位的人數約為1.2萬,但截至去年12月31日,可重新配售的龕位只有263個。食環署表示,2009年及2010年輪候靈灰龕位的平均時間約為30個月,最長時間由09年的50個月延長至去年約55個月。
另外,政府正於和合石墳場興建一座靈灰安置所,預計明年落成,提供4.1萬個龕位。
明報記者 阮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