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光控冀併購 管理資產增3倍長青網文章

2011年04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4月11日 05:59
2011年04月11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港兩地金融業務發展聯繫日趨緊密,光大控股(0165)行政總裁陳爽說,冀透過海外或內地併購,在3年內將公司管理資產規模,提升近3倍至500億元,而本港收購目標為擁有內地QFII(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牌照的基金管理公司,內地併購對象則為持有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的同業,簡而言之就是要充當內地及香港資金流向的橋樑。

內地物色對象 規模約50億

光大於去年底止共管理11個投資基金,包括境外私募基金、境內創投基金、房地產及新能源產業基金及對冲基金等,募資規模約105億元,公允值則為約130億元。

光大的直接投資、產業投資及資產管理3類業務中,以資產管理規模最細,管理資產去年公允值約為7.3億元。陳爽透露:「集團正物色收購規模介乎40億至5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或信託管理公司,去年看了很多境外的,今年主要看境內的。」

他續稱,與很多有中資背景但在本港上市的證券商不同,光大在內地很多直接投資及創投項目已為集團累積不少人民幣,收購境內基金管理公司着眼點是對方是否持有QDII資格。至於本港的基金或信託管理公司,光大則屬意擁有QFII資格的資產管理公司。

談到有關QFII已一段時間沒有批出新額度,小QFII(讓人民幣資金回歸內地投資股票)更一直只聞樓梯響,陳爽表示,「內地通脹一日不放緩,QFII亦無法放行;有時候部門利益與國家政策相悖,也會影響一些法規的執行」。不過他長遠仍看好QFII成為投資內地的橋樑,而QDII則可釋放內地部分儲蓄。

待通脹降溫 才有望再批QFII

陳爽說,一旦落實收購,集團會透過自有資金加上銀行貸款進行,而於去年底集團負債率僅為3.9%,舉債空間甚大,但未必會趕點心債(在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熱潮,發行人民幣債融資,因為發債所得調回內地頗艱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