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五國領導人14日將聚首中國,聯手角逐國際權利,參與「金磚國家」領導人第3次正式會晤。在全球氣候談判中,中國、印度、巴西、南非組成了基礎四國;在爭奪全球經濟、金融話語權時,中印俄巴組成金磚四國。2010年底,南非加入金磚國家行列。
南非有價值 加盟獲接納
無論經濟總量還是增速,新加入的南非在金磚五國中成色不足。中國經濟規模是南非的17倍多,印俄巴也都是南非的4倍多。但對非洲的市場、資源、國際投票權感興趣的中、印、俄、巴四國還是決定接納南非。作為非洲大陸最大的經濟體,南非認為自己可以代表非洲;加入金磚國家,可帶動金磚國家與非洲的政經合作。
南非加入金磚國家之前,國際經濟、金融話語權剛剛經歷過一次重新分配。金融危機後,中、俄、印、巴「金磚四國」達成共識,要求發達國家轉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2010年,四國的努力獲得回報,IMF股份紛紛提高,均位列IMF前十大持有國。其中,中國份額在IMF的排名上升至第3位。
四國合力爭取提升地位
隨着經濟總量的增長、全球排名的前移,中印等國的國際話語權還有提升空間。但眼下,全球氣候談判已佔據了更要的位置。歐盟從明年1月徵收航空業碳稅;澳洲也打算自明年7月徵收碳稅。全球氣候談判陷入僵局後,一直對碳稅心存顧忌的中印等發展中大國,聽到了來自發達國家的警鐘。2009年丹麥哥本哈根、2010年墨西哥坎昆兩次會議都未能完成巴里路線圖談判後,全球氣候談判的重任落在了年底將在南非舉行的德班會議上。如果德班會議依然無法取得實質性成果,任何擋路者都將成為眾矢之的。中印等發展中排放大國,更需要獲得南非所在的非洲支持。
利益有衝突 互相猜忌
需要相互支援的金磚五國,或將在中國發表一份共識,但這仍無法掩蓋它們之間的矛盾。除了新加入、經濟總量最小的南非,其他金磚三國與中國貌合神離。中、俄、印相互猜忌。中俄能源合作一波三折,俄羅斯不願成為中國的原料供應商,也不願過多吸收中國勞工、資本。印度限制中國資本、勞工進入本國;海外併購時,印中時常成為對手、相互抬價。
遠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想利用中國大量需求鐵礦石之機,抬高價格敲一筆。它還時常跟印度等國一道對人民幣匯率發難。相互爭奪市場、資源的金磚國家,在氣候談判問題上也存有分歧。身處傘形國家集團的俄羅斯堅持拒絕《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希望中印等發展中國家跟自己一同減排;中、印、巴、南四國堅持,工業化國家必須承擔歷史責任、率先大幅減排。
馮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