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年以來本港貸款增長延續去年的強勁勢頭,終引起金管局出手,總裁陳德霖罕有地致函各銀行,表明今年餘下時間將加大對銀行資金策略的監察,並參與討論業務計劃,尤其注視貸款及存款增長、貸存比率等,務求限制貸款過度增長,銀行須於本月底向金管局提交今年餘下時間的業務策略評估。
有銀行界人士相信,今年的整體貸款供應增長將會放緩,其中以去年貸款急增及中資背景的銀行,將會首當其衝受影響。
陳德霖明確表示,將會特別注意銀貸款及存款增長目標、貸存比率及其他相關風險指標,銀行稍後要再就策略進行評估,本月底前提交金管局。
陳德霖出信 警告流動風險增
在按揭和內地非銀行類客戶貸款的激增下,去年本港貸款增長高達29%,銀行批出的貸款增長仍然急速,今年1月和2月的數字反映,以年率計貸款增長率高達26%,「若目前的增長趨勢持續下去,無可避免地將會引致資金及流動性方面的壓力及過度集中風險,亦會引起貸款批核標準可能下降的問題。」陳德霖重申,有需要時亦會進一步推出措施,加強按揭的風險管理。強勁的貸款增長,去年分別扯高本港銀行體系的港元和美元貸存比率7個和22個百分點,至78%和54%,到今年2月有關比率進一步升至81%及59%,雖然這不算是歷史高峰,但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在昨日向傳媒表示,當局會採取前瞻性做法,密切注視貸存比率的勢頭,而金管局今年就貸款進行的現場審查,暫時結果是銀行沒有明顯降低貸款批核標準。
有銀行界人士指出,以往銀行均要向金管局匯報工作策略,「以前按揭看得緊張一點,現在做法即是要擴大至整體貸款都要監控。」以去年本港平均貸款增長近三成作比較,匯豐香港、渣打香港及恒生(0011)的貸款增長,均遠高於整體水平。他相信,去年貸款急速增長的銀行將會是被「重點」監察的對象,另外活躍於貸款予內地企業的中資銀行,亦會是在緊盯之列,銀行盈利或會因為貸款減少而受壓。
料重點冷卻樓按中資企貸
去年樓按增加了2580億元,而給予中資非金融企業的貸款更大增4400億元,這兩個部分料會是今年當局會特別冷卻的環節。
中資行代表之一、工行(1398)旗下工銀亞洲董事兼副總經理黃遠輝認為,即使金管局不下達指引,今年貸款增長都不會如去年水平,「一來基數大了,二來資本成本上漲,今年市場應該可以保持雙位數增長,但難超越去年增長率。」他認為,本港銀行在業務策劃時,一併考慮流動比率、資本充裕的情况,「金管局如果要求銀行減貸,都應該是有理據的要求,相信不會要銀行大減貸款」,故料指引不會對銀行貸款運作構成太大影響。
(明報記者李家欣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