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是全球最大的衍生權證(窩輪)市場,廉署揭發本港近年最大宗窩輪涉嫌貪污及造市案。廉署周二拘捕了11人,懷疑他們買賣某大銀行發行的窩輪時涉嫌貪污及串謀詐騙,過去數年累積獲利逾1000萬元。消息稱,案件涉及德銀發行的窩輪,行動中兩名德銀高層涉嫌受賄被捕,案情涉及容許一些投資者以不正常的優惠價格買賣有關德銀窩輪,令不法者獲利逾千萬元,卻令其他投資者損失。
不法獲利致投資者損失
被捕人又涉製造虛假交易「谷大」德銀窩輪的成交量,造成有關窩輪交投活躍的假象,串謀詐騙有關銀行及投資大眾。廉署稱,調查時獲有關銀行及證監會全面協助,被捕眾人已獲准保釋候查。
德銀證監拒評論
德銀發言人表示,旗下窩輪業務運作正常,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德銀有任何違規情况,對於市場傳聞及公司個別員工不予置評。廉署消息昨拒透露被捕兩名德銀高層的身分,但據悉有被捕人職級在副總裁或以上。消息稱,除廉署正調查是否有人行賄及受賄,證監會亦有權可就操控「谷大」德銀窩輪成交量的指控另作獨立調查。證監會發言人拒絕評論個別事件。
廉署早前接獲貪污舉報後,本周二展開代號「飛躍」行動,清晨時分在港九多個地點包括疑犯寓所,拘捕窩輪發行商德銀的兩名高層人員、一名股票投資者及其他8人,包括一間證券行的兩名持牌代表。調查顯示,兩名被捕銀行高層涉嫌串謀收受由涉案的股票投資者及其他人提供的利益,向他們開出優惠價格,以進行有關銀行發行的窩輪買賣,從而獲利。
串謀券行投資者 共拘11人
消息人士解釋,雖然窩輪買賣透過港交所的電子系統進行,理論上難以直接干預,但仍有方法操控價格,舉例說,若某窩輪成交量低,發行商的受賄高層與不法投資者,可以相約於某一指定時間(如下午3時15分),雙方同時掛出偏離正常價格、但股數相若的買盤及賣盤,這些交易便極可能即時達成。
窩輪商可自訂價 難證交易有詐
他指出,即使事後有第三者對交易價格有懷疑,也很難證明有詐。因為關鍵是莊家(銀行發行商)可自訂窩輪買賣價,毋須百分百跟從正股走勢,只要價格不是太離譜,莊家確有可能藉此把甜頭(優惠買賣價)給予指定窩輪買家。
而「谷大」交易量造成窩輪受歡迎的假象以吸引散戶買賣,則更容易,只要有兩個投資者不時以相若的價格互相買賣窩輪,即可谷大交易量。
德銀發行的窩輪成交量近日劇減,本周二及周三按成交額計,市場佔有率由平日的8%至9%,降至不足1%,昨日的窩輪成交額為904萬元,市佔率約為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