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議員促大核容外國專家視察長青網文章

2011年04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4月17日 05:59
2011年04月17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大亞灣核電站去年中開始監察並持續測出放射性氣體「氚」,綠色和平指出,香港核電投資有限公司(港核投)在網上公布數據,但沒有解釋細節,要求政府主動監察大亞灣核電站的情况。立法會議員何秀蘭表示月初已去信中電,要求他們開放予外國核電環保專家深入跟進了解大亞灣核電站的核心設施,對方暫未有回應。

政府發言人回應指出,因應國家環保部去年6月開始把氚納入受監察放射性物質之一,港核投早已在提交港府董事報告中,加上有關資料,並上載至港核投網頁,供公眾參考。當局一直監察有關數據,排放量未有超出安全水平。

核站列機密 議員憂改設計

港核投昨日亦發聲明表示,氚是核能發電過程中自然產生的物質,存在於反應堆的冷卻水中,反應堆冷卻系統內的過濾設施,會不斷把冷卻水過濾,餘下極微量的氚會按核電站正常程序排放,強調屬核電站正常運作程序,並非排水程序出問題,亦與反應堆壓力過大及去年5月燃料棒事件完全無關。

何秀蘭表示,早前大亞灣開放給公眾參觀,但只供參觀核電站的外圍。她質疑大亞灣核電站由法國工程師興建,為何被列為國家級機密,擔心是否曾改動內部設計,故去信中電董事總經理,要求讓專家深入了解。綠色和平將於本月24日舉辦「4.24香港挽手 不要擴核」遊行,要求政府擱置擴核計劃。

另外,理大固體電子學講座教授胡仲豪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中指出,隨着廣東省核能急速發展,香港處於全球其中一個核電站最密集的地區的中心。他說,公眾日益關注大亞灣第一代核電站經多年運行後的老化及是否可靠的問題。即使是小事故,不單影響周邊市民的生活,亦會有心理影響,若牽連到香港的經濟,可造成極大損害。

胡仲豪指出,未來20年珠三角核電站將需要數以萬計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從事監督、應變等工作,其中至少一半應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他擔心內地核工業有關的教育仍在很初步的發展階段,而高規格的人才及高質量供應商的需求,為本港提供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把核技術發展打造成一個高附加值的經濟增長點,但需要港府和發電企業多走一步。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