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大社會科學院一名文員,於本周二晚上在銅鑼灣一個商場內遭偷去財物,當中包括一支沒有加密的「USB手指」(外置記憶體)及9份學生檔案,涉及6797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電話、身分證號碼及學歷紀錄,當晚已經報警。港大收到該文員報告後,已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報告事件。
商場被偷涉姓名電話身分證號碼
港大對事件深表遺憾,並向受影響人士致歉,稱會再提醒員工須按指引行事,及研究加強措施,防止同類事件再發生。發言人強調,遺失的檔案屬備份檔案,原始資料不受影響。
2008年在港大新聞系碩士課程畢業的曾小姐表示,昨晚收到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的電郵,通知她一個遺失的「USB手指」中含有關於她的個人資料,包括她在報讀課程時填寫的姓名和聯絡方法等。另一封社會科學院發出的電郵指出,資料亦包括她的學歷紀錄,但不包括身分證及證件號碼。曾小姐說:「其實都有少少擔心,記得課程申請表上有寫下身分證號碼,如果這些身分和學歷資料外泄,不知會被人用來做什麼不法之事,希望港大盡快交代調查結果。」
港大:人為疏忽已發警告信
港大昨晚發出新聞稿,指該文員日常工作須整理學生及申請人的個人資料,惟本周二晚攜帶資料回家處理文件,途中在銅鑼灣一個商場內遭人偷去財物,當中包括一支「USB記憶體」,載有2010及2011年報讀社會科學院修課式碩士課程的申請人、2006至2011年入讀社會科學院修課式碩士課程的同學,及部分2004、2005年入讀修課式碩士課程的同學,另外有9份學生檔案,涉及6797人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電話及身分證號碼。
港大表示,社會科學院有清晰及詳細指引,不可攜帶個人資料離開學院辦公室範圍,「校方不時舉辦工作坊或簡介會,向剛入職或在職員工,講解指引內容」。
港大已成立專責小組,對事件展開調查,初步認為事件屬於人為疏忽,已對該文員發出警告信,並會研究是否需要採取進一步行動。據悉,該文員入職不久,但港大認為他應知道處理個人資料的指引內容,但未有跟從,才發生今次事件。本報向警方查詢調查進展,至截稿前未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