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上海市衛生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上海累計共約21萬存活的癌症患者,即每100個上海市民中就有1個人是癌症患者;每1000個上海人中,每年有超過3人被診斷為癌症,且有超過2人因癌症而死亡。
官方將此歸咎於「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西方化」,但是「西方生活方式」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哪些特徵導致其容易引發癌症呢﹖
不妨看看市衛生局推薦的「防癌十措施」吧,包括飲食多樣化、控制體重、避免飲食過量、以蔬菜水果為主、每日食用穀物和豆類、肉食少而精、限制飲酒、低油少鹽、少用膳食補充劑、堅持母乳餵養。
若以此推論,官方認為「西方化的生活方式」大概應該具有這些特點:飲食單一、不食蔬果、難覓豆類、飲酒無度、高油多鹽……
上海菜「濃油赤醬」更不健康
不過,事實似乎並非如此。我們能在任意的西式餐廳中找到蔬果沙律,且可以要求不放調料;但是在中餐廳中,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連最簡單的涼拌菜,也需要淋上香油,上海本幫菜更是以「濃油赤醬」聞名。
大城市面對都市化「癌症」
另外,若是在上海大街上見到晨跑者,絕大多數都是西方人;即使公園中有些中國人晨練者,也多是有閒暇的老年人,鮮見中青年。所以,生活方式「西方化」還不如說是「都市化」,擁擠的城市、被污染的環境、昂貴的樓價、高速的節奏、密集的人口,是上海和其他中外大城市都共同面對的「癌症」。
在這樣的城市生活,是不是聽上去更痛苦、更壓抑、更容易罹患不治之症呢?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僅受其自身和家庭影響,更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當不斷積聚的壓力湧向這個城市,也湧向這個城市中生活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方式會不自覺地改變,也許是西化,也許是「都市化」,但看上去更像是「惡化」。
高健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