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護士學校在10年來關了又開。1999年香港經濟不景,醫管局基於護士流失率由13%大幅縮減至3%,認為護士供過於求而關閉10間護士學校,把培訓護士工作交予港大、中大和理工3間大學負責。直至3年前,護士流失再次惡化,政府決定重開護士學校。
年逾千人入職仍不足
經濟轉好,加上醫療被政府選定為六大優勢產業之一,私家醫院生意興旺,不斷向公立醫院護士挖角,令醫管局出現護士人手荒。自1999年護校停止運作後,政府在2008年決定重開,但以3年培訓期為限。目前,4間大學包括公開大學,連同重開之護校,每年合共培訓1260名護士,約有90%畢業生會加入醫管局,但仍未能完全彌補人手空缺。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馮玉娟表示,政府今年會繼續開辦護士學校以紓緩護士不足,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認同,指重開護校不失為解決護士人手問題之良策,但立法會衛生服務界議員李國麟反對,質疑政府重開護校而不增加大學學額,意味護士培訓是走回以前的「舊路」,政府和醫管局若選舊樓,就要向公眾承認「當年作出以大學培訓護士是錯誤」。
恐不同學歷造成分化
李國麟稱,醫療發展日新月異,社會不斷發展,護士培訓需要提升至大學水平,反對政府在同一個病房製造大學畢業和護校培訓兩種不同學歷的註冊護士,這會令護士之間分化。護校畢業的護士為了前途着想,也會在公餘進修以便取得大學學位,令身心俱疲。他認為要解決護士人手問題,在於醫管局提供晉升和專科培訓機會,以挽留資深護士。
中大那打素護理學院院長李子芬對於醫管局額外撥款逾千萬元聘請兼職護士,為新畢業大學學位護士「帶教」表示訝異。她認為醫管局、大學和護士管理局應組成專責小組,共同研究護士培訓問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