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除了開發CD格式,大賀典雄還率領SONY在1968年和哥倫比亞公司協商,催生「SONY哥倫比亞音樂娛樂」,也就是現在「SONY音樂娛樂」(Sony Music Entertainment)的前身,當年他已豪言「取代傳統唱片業的新媒體時代即將到來」。
在錄影帶制式上,SONY主張的Beta格式,慘敗給松下(Panasonic)陣營主張的VHS規格。大賀痛定思痛,認為只着眼硬體,並不足夠,因此決定開拓數碼內容的市場。大賀堅持,「硬件和軟件就如汽車的兩個重要輪子」。他認為,如果硬件要暢銷,軟件也一定要暢銷,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因此他大力推動SONY在音樂、電影和電腦遊戲方面的發展,大賀還在1989年督導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併購案。當時有美國人質疑,「SONY將美國人的靈魂買下了」,但此舉亦令SONY得以擁有今天的娛樂事業王國。
SONY設計師堅持「內外兼備」
在SONY的企業歷史中,創業的井深大象徵「技術」,盛田昭夫象徵「營銷」,大賀典雄則被喻為SONY的設計師,堅持「製品不單要性能優越,外觀亦要漂亮,就是拿上手會讓你感到愉快的」。考慮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他還親自設計了SONY的商標,並強調「SONY」這4個字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