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時下流行宏觀分析,眼看世界,隨着匯率息率變動來買賣股市。這本是好事,但是用之失當卻有反效果。
在去年8月,全球最大的外匯對冲基金FX Concepts主席John Taylor在7月29日當天仍然看淡,以「反彈正在完結」(The Rally is Ending)為題,他堅信歐元會再下跌,商品貨幣會受到很大壓力,其周期分析認為「現在」(now)——7月29日是外匯市場重要的轉向日子,亦是股市和信貸市場中線轉向的日子。不過,他也認為股市和信貸市場的大跌浪會在8月最後一個星期才會到臨,屆時股市向下,信貸差價擴闊,政府債券會升至新高。根據其技術周期分析,9月、10月是黑暗的降臨,資金緊縮及資不抵債的問題會急促推低大市,亦會將世界推回衰退之路。較遠之路不清楚,但重要的風險周期底將在1月出現,更厲害的風險周期底則在2011年第3季出現。
之後,他是錯得很厲害。
7月29日歐元兌美元1.3079,之後最低見1.2588(8月24日),4月21日1.4545。
7月29日澳元兌美元0.9005,之後最低見0.8771(8月25日),4月21日收1.0742。
標普500指數7月29日報1101點,最低見1039點(8月27日),最高1344點(2月18日),4月21日收1337點。
投資明星意見 不能盡信
在2月17日,Taylor以"Some Thoughts on the Equity Endgame"(對股市玩完的一些想法)為題,指他自己是75%錯了,但25%對了,因為第二次經濟衰退將會來臨,和以往經濟周期不同的是利率不會顯著上升。他相信黃金已在12月見頂(黃金在4月已升高於2月高位),銀及其他商品則不會在本年見頂,股市會見雙頂(如2007年般),第一個頂在3月,第二頂在6月;歐元頂在3月(這點也錯了)。
Taylor認為共和黨控制了眾議院,將造成財政運作停頓,限制了伯南克及奧巴馬的救市及刺激經濟行動,使經濟及股市難以在6月後維持強勢。Taylor偏淡的意見是一個參考,他曾經對過,也曾錯過,所以是可參考而不可以盡信——要注意的是,他還可以是說一套做一套,因為不知何解,每次被訪問時,他的盤路一定是和市場趨勢一樣的;Taylor最近在4月13日的CNBC訪問便說歐元站在1.45是合理的,而澳元紐元也受惠於亞洲經濟增長;他不是前言不對後語,便是以「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戰」。
Tepper微觀分析 值得參考
另一方面,在去年8月股市起步上升時,我曾比較過看好的David Tepper/Leo Cooperman和看淡的Robert Pretcher的意見,後者不用再說了,前兩位是看對了的。在1月21日及2月8日,他倆分別再接受CNBC訪問,兩人基本上仍然看好,兩個訪問都可以在網上找到,很值得一看。
相對之下,Tepper及Cooperman都是股市老手,與John Taylor以外匯為主是有所不同的,看市的方法亦是不同——Taylor以宏觀出發,看重周期分析,前二者也看宏觀,惟有很多以個別股票及信貸分析為根本的微觀研究。不同看法可互相參考,但就股市而言,Tepper及Cooperman的可信性是較強的。
在近年,類似Taylor的看法及分析角度其實很是流行,但有一個大毛病,說得簡單點,就是太過宏觀。
股市與匯價 無單線因果關係
以往一段時間,股市投資者每多不懂債市匯市,隨着資訊發達,環球金融市場一體化,電子買賣方便,對冲基金及其操作方法流行,於是宏觀分析大為流行。交易員看着歐元下挫,中國息口上升,可能的第一個動作便是沽期指,管他什麼市盈率。一時間,一些投資者走向另一個極端,只顧看宏觀因素而少理基本分析,不理股市本身的內在動力。
將美元走向與股市走勢掛鈎便是一個只看宏觀的推理遊戲——這根本不是分析,只要看看資料就可知道匯率與股市不存在直線因果關係(見拙作《投資致富新思維——牛熊共舞策略》第7章第42節)。從另一個角度說,現在流行的是新聞對號入座法——將市場走勢與一些新聞對號掛鈎,而不是投資分析。
4月18日傳媒頭條多是標準普爾調低美國主權信貸的評級展望(不是調低評級)使美股下跌,我在當日的「即日觀點」欄強調美元資產中美元卻是上升,美債上升,企債企穩,美股卻獨跌?美股下跌與債務展望下調並無大關係,只是當日很多因素夾雜而來的結果。跟着在當晚接受香港電「e線金融網」訪問時更表示標準普爾的評級的投資意義本來就不大。但是在傳媒上仍看到說標準普爾調低評級展望如何如何重要——3天之後,美債不變,美股更升越4月18日的高位,而美元則下跌了。至於說美元跌股市升這類論調,忍不住再說一句,我是不敢苟同的,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美元冒升(升19.6%),股市也齊升(標普500升10%)(見圖1),股市與匯價有關係,但不是單線的因果關係。
中國基金強勢 長期期權可留意
當然,風物還需放眼量,標準普爾調低評級展望可以以後影響深遠,但眼下在4月18日沽美股者已立吃了眼前虧。美匯下跌,但美債及美股上升,所以不能說是美元資產受唾棄——然美元被看淡則是不爭之事。目下歐洲信貸差價飈升,但美元卻不升,這是因為市場正在打量希臘溫和債務重組的可能,同時也相信德法維持歐元的政治決心,而中國的政治性買入歐債也是功不可沒。
特別一提的是市場最近又興起人民幣升值的揣測,人民幣遠期合約在近日持續上升(見圖2),在美上市的中國基金紛呈強勢,作些保險部署如長期期權值得考慮。
李順威
shunwailee@hotmail.com
《每日觀點》見http://www.mpfinance.com/le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