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為打擊公屋高空擲物,房署近年引入逾百部俗稱「天眼」的高空擲物監察系統,但須以7組鏡頭才能觀察一組單位。房署去年自行研發的「便攜天眼」,其高清鏡頭「一個頂7個」,一組鏡頭可一次監視80至100個單位。但為免拍攝功能太強而出現居民私隱外泄風險,天眼外殼均漆上鮮橙色以資識別。
貼告示鮮橙色保障私隱
房屋署2003年起推行屋邨管理扣分制,打擊高空擲物等違規行為,翌年引入由前紀律部隊成員組成的特別任務隊,現有50多名成員,並設120套天眼。
由於上一代天眼較笨重,房署去年引入8部自行研發的「高清」便攜式天眼,輪流調動到不同屋邨,重量只有10公斤,較上代輕八成,僅需兩人便能安裝於天台、燈柱或外牆。天眼配備高清鏡頭,畫面質素更佳,能一次過監視80至100個單位。
房署物業管理總經理何永業表示,天眼成本3萬元,錄像會儲存於硬碟5日,房署可按需要快速瀏覽,毋須如以往逐格翻看錄影帶。何透露,該署早前接獲牛頭角上邨居民投訴,遂於邨內加裝系統,終令一名「擲鞋狂」人贓並獲。
何指出,計劃今年增至12部便攜天眼,期望全港6個公屋分區各分得2部,按需要調配,主要視乎哪處接獲投訴,由每區總經理決定。
對於公眾關注影像太清晰而引起私隱問題,何永業強調拍攝僅針對實際需要,「唔會影得太近」,加設鏡頭前會在大廈貼出告示,天眼外殼亦已漆上鮮橙色;另外,只有獲授權的保安主管方可操控鏡頭和翻看片段,有關電腦亦會以密碼鎖上。
區議員料拍不到屋內情况
牛頭角區議員陳國華指出,相比有地區一年到晚高空擲物不絕,牛頭角上邨情况未算嚴重 ,一年約有三數宗,惟他月前曾目擊玻璃樽由高處墮下,亦有街坊近期反映數宗高空擲物事件,為保障街坊安全,他認為有需要加裝高清天眼。
他又認為,房署的私隱保障措施已足夠,相信不會拍得屋內情况,至今未接到居民投訴。
明報記者 吳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