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年為經濟轉角之年,港股難以大升」,有「港版末日博士」之稱、2008年初成功預言大跌市的交通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用經濟滯脹來解釋股市表現。他認為環球經濟增長已見頂,今年很多資產會出現「轉角」,包括本港股市和樓市,在經濟衰退出現前半年,資產價格會「大冧」,投資者應及早離場,準備下一個周期來臨時,捕捉市場另一新寵。
「美國70年代時曾出現3次滯脹潮,物價按年上升,同時經濟向下,股市便由頭跌到尾,每段周期維持1年至2年。」羅家聰說,「今次香港也不會例外,情况逼近70年代的美股,香港在70年代亦曾出現高通脹時期,但由於產業結構正轉型,從漁農轉去製造業,當時經濟增長不太放緩。不過近10年至20年就維持現狀,依靠財資市場為生,在經濟未有再轉型下,本港會出現滯脹」。
經濟差 恒指難上3萬
比較本港通脹率對經濟按年增長,2010年香港每月通脹率有按年上升趨勢,但本地生產總值(GDP)則逐步下降(圖1),由首季按年增長8.1%跌至去年第4季的6.2%。據羅的說法,在這情形下,港股今年很難大升,更遑論會升上3萬點,重上去年11月的25000點也不易,今年恒指有機會出現轉角,但轉角初期不會大跌,多在高位浮游。
下個升浪輪到美國樓市
基於消費市場信心及美國樓市疲弱近大半年,羅家聰認為,環球經濟、股市及樓市統統會在今年「轉角」。樓價及銅價與經濟周期的關係很大,近期銅價難大升及亞洲樓市見頂,符合經濟增長預期放緩的看法。國際期銅價格近期確有一浪低於一浪的走勢(圖2)。按歷史數據,經濟衰退來臨之前半年,資產價格就會「大冧」。
受通脹升溫影響,中國、印度、俄羅斯及越南等股市受壓,羅家聰指出,若將2007年牛市界定為第一個升浪,中印俄股市率先反彈,在金融海嘯後的第二個升浪,它們未有重拾更強勁的升勢,資金反而追捧印尼、菲律賓、斯里蘭卡等新興市場。他說,「逐批資產被炒作,原因是市場太多游資,第一個升浪炒股,之後炒樓,目前輪到炒起物價。我估計,今次轉勢後,在衰退之後,第3個升浪將會在美國,可能會是到時已見底的美國樓市」。
羅家聰說,港股見頂往往領先樓市1至2季,當港股表現向下時,樓價便會跟隨調整。目前樓市的成交不配合,樓價只能乾升,但從經濟角度來說,供求其實不太緊張,雖然新增供應的確不能滿足新增需求,但現存住屋單位數目,比住戶人數包括流動住戶高出20多萬個,供應量未有市場認為般緊絀,亦是政府遲遲不肯復建居屋的原因之一。
供求不太緊張 樓價僅乾升
羅家聰認為,「現時價格高企不是買家帶動,是人為炒出來,炒起一段時間便會掉頭向下。另外,樓價雖接近甚或高過1997年的高位,但港人的收入水平仍低於當年,以及本港樓價周期逐漸與內地同化,內地大眾房屋價格見頂,種種因素顯示今年本地樓價會轉勢」。
他續稱,本港市場利率不會長期維持低水平,「歐美通脹率更高時,不排除本港同業拆息(Hibor)日後會上升,當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抽升,美國要被逼加息,資金外流的情况更嚴重,Hibor會比Libor升得更急」。
本港經濟高增長由2009年至今已長達兩年,拉動港股最終要視乎經濟因素,羅表示,目前可見的風險為歐債危機、亞洲樓市泡沫爆破、對冲基金來港開檔,雖然目前股價不貴,但他們看到亞洲匯價及樓價過高,只要稍加一腳,順着市場壓力而行,沽空亞洲貨幣等,便會釀成骨牌式跌市。
撰文:龍彩霞、劉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