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第3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周一將在美舉行。以「建設全面互利的中美經濟伙伴關係」為主題的經濟對話,將討論貿易與投資合作、完善金融系統和加強金融監管等方面議題。對於兩國間最具爭議的人民幣匯率和美貨幣政策問題,雙方分歧有望縮小。
美貨幣政策或成新焦點
與上一輪對話不同,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很可能成為當前中方訴求的新焦點,美方則可能在該問題上傳遞積極資訊。針對美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加大中國輸入性通脹壓力,以及投機資本湧入的問題,中國官員多次公開表示擔憂,並高度關注美元持續走弱對中國外貿的影響。有接近中國商務部的內地學者表示,美國很可能不再執行第3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該學者稱,由於美國經濟已走向復蘇軌道,同時當前的貨幣政策已開始導致其國內通脹惡化,美貨幣政策將出現轉變。
人民幣匯率仍將是本輪中美對話的焦點之一,但雙方在升值問題上的分歧可能會有所減少。對話前夕,美國財長蓋特納建議人民幣需以更快速度升值。中國高官則在近期暗示,將以人民幣升值抵抗國內通脹。西方觀察家亦評論,內地已把提高人民幣匯率「靈活性」列為政府控制物價的多種工具之一。
開放市場 料取得進展
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美國將保持對中國的施壓。美國日前公布的「2011年度特別301報告」,繼續將中國列入「重點觀察國名單」和「306監管國名單」。中美還將提出各自在市場准入和公平競爭方面的訴求。美商務部長駱家輝近日指摘中國政府不鼓勵外商投資,目的是保護國內企業。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此後明確表示,中方會在本輪對話期間,就華企入美市場表明政策訴求,望美不要歧視中國國有企業。
上輪對話期間,中方曾敦促美逐步消除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障礙,並盡快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儘管美方當時做出了積極表態,但至今未有實質性進展,料中方將繼續提出表達相關訴求。
新能源以及教育、文化等領域是中美合作之亮點,這些可對中美經貿關係產生積極穩定效應的議題,有望在本輪對話中取得新進展。此外,國際形勢的複雜性也受到中美兩國高度重視。
馮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