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行政會議成員兼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張炳良認為,本港樓價近兩年已超越1997年的高峰,預計未來10年因內地需求而進一步推高。他說,目前社會對復建居屋的意見已轉向,不同黨派都認為政府應重新考慮復建居屋。
李永達倡房屋分類出售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李永達昨在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表示,復建居屋是有效保障夾心階層居住權利的方法,政府亦可效法新加坡和澳洲把房屋分類出售,部分住宅只容許本地人購買,非本地居民只能購買豪宅,以保障本地人住屋權益。
張炳良在節目中回應指出,有關方式會否受《基本法》的條文限制,視乎法律演繹,但措施亦無法完全排除境內樓價上升,「政府也無能力抗衡市場,要面對現實,面對失控的價格應如何做?政府應開始想長遠的房屋策略」。
市民工資增長趕不上樓價,張炳良認為,樓價高企已非「有上有落」的周期現象,而是因內地需求衍生的結構性問題,預計未來10年內地經濟持續增長,會加劇對本港房屋需求。
張﹕市民政黨均支持
張炳良指出,興建居屋是政府槓桿市場價格的有效手段,「但供應量方面就要再商討」。他坦言,早兩年提及復建居屋仍屬敏感話題,但近兩年樓價變化,令原本擔心樓價受影響的市民亦轉向支持復建居屋,社會不同黨派亦提出要求,認為政府應該重新考慮,「居屋措施在過去有效,但未來用此方法,還是其他新方法,綠表和白表比例等,都可以商討」。
問及目前推出的置安心計劃是否能達到紓緩市場需要的目的,張炳良說,除了「先租後買」的方式,房屋政策的形式可以更多方面,也不一定由房委會推出,「我感覺目前政府非常關注房屋問題,對多種控制樓市的方式都持開放態度,相信正在思考各種建議」。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