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愈來愈多國際性大型企業來港上市,包括英國保誠(2378)、巴西淡水河谷(6210)及日本思佰益(6488)等,當中不少是以介紹形式(Introduction)形式上市,不涉及任何集資,雖然個別股價表現「標青」,但有分析員認為,介紹上市外企成交普遍疏落,將影響在港融資能力。
外地股份轉移繁複 成交難旺
現時在港上市外企中,英國保誠是直接以介紹形式上市,至於淡水河谷及思佰益則因註冊地未獲本港認受,同以HDR(香港預託證券)形式上市,甚至著名時尚品牌Coach,據悉其亦擬以HDR形式在港掛牌,但未知會否涉及任何集資或套現。
歐資投行分析員表示,企業以介紹形式上市,由於不涉及發行新股,只透過現有股東將外地上市股份轉移至香港進行買賣,因當中涉及手續費及數天辦理手續,除非兩地股價差距極大,否則成交量不會太多,香港投資者實際持股很少,一旦外企真的有意以在港上市平台進行供股或配股,其效率可能會因此降低。
不過,有市場人士指出,在港上市仍有可取之處,因現時中資購買力遠較歐美地區為強,成功取得上市平台,仍可為外企爭取更多潛在資金。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