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唔打唔會輸,要打一定要贏。」在今屆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中大放異彩、贏得最佳電影的《打擂台》,劇中眾人師父羅新的金句對白,相信觀眾印象深刻。演活羅新的泰迪羅賓,贏得入行以來首個電影金像獎項。「人生本來就是擂台,如何享受過程,戰勝自己才是關鍵。」他準備講述他在人生擂台上的故事。
完全看不出泰迪羅賓已經66歲,他比電影中的羅新師父年輕得多,沒有白髮、沒有大聲咆哮,也沒有助手同行。他友善地跟記者打招呼後,知道今次訪問來自經濟版,一開腔便說:「我投資是失敗例子。」他說的是私人資產投資(見另稿)。不過,對其個人天分的投資,他絕對成功。
做喜歡的工作 享受其中
泰迪羅賓原名關維鵬,1960年代他組成的Teddy Robin and the Playboys是當時著名的樂隊,成員包括其弟關維麟,即是歌星關楚耀的父親;另一位成員是鄭東漢,即演藝名人鄭中基的父親。
泰迪羅賓的天分不止是唱歌,演戲、執導、監製,以至電影配樂也難不到他。80年代他參與電影演出及監製工作,由1981年首部作品《鬼馬智多星》的羅賓探長,直至1995年《香江花月夜》,共拍了10多部作品,之後他好像退出影壇般,銷聲匿迹。「我從來沒有退休,只不過挑選(工作)十多年。」泰迪羅賓說自從《香江花月夜》的製作公司結束後,他改為做幕後,做電影配樂、廣告等,他稱自己想挑選一些喜歡、有價值的工作,不喜歡的角色不會做。
先要有「才」 「財」自然來
「我不是刻意計算,但我認為錢財的『財』,不夠才幹的『才』重要。我有信心,有才幹便行。」他認為投資在才幹,除了帶來財富,也豐富人生。「所有人都有某種天分,可因應你的天分努力發展……人生是一個過程,要享受這過程,便應做喜歡的事。只要將你的天分,變成你喜歡的事,努力去做,你便會享受這過程。」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他稱跟《打擂台》的劇情一樣,要戰勝的不止是一場比賽,而是要贏自己。被問到羅新師父跟他有幾分相似,他立即答﹕「一點也不似,戲裏的人那麼傻。」但他表示其人生態度跟羅師父相近,這要歸功於《打擂台》導演郭子健及鄭思傑,將眼中的泰迪羅賓塑造成羅師父。
人生態度 似戲中羅新師父
「郭子健、鄭思傑原先的故事是講一隊搖滾樂隊成員,為了重組一場表演,於是振作起來。但監製林家棟認為搖滾樂隊的題材,市場未必受落,於是郭、梁改為功夫,林家棟立即拍板。」泰迪羅賓稱,導演要找的是功夫啟蒙者,包括梁小龍、陳觀泰、羅芙洛等,「我只是配角。」
配角演得好,獲得掌聲,也帶來演藝生涯第一個本地獎項。他笑言自己有運氣,「這個女孩子(金像獎女性人像)很難追到手,當年金像獎設計圖,我有份挑選;現在這個獎項,你選她沒有用,她沒有選你嘛。」泰迪羅賓未來會繼續站在這個擂台,享受過程,享受人生。
泰迪羅賓童年時因意外骨折,因處理不好而引致骨癆,後來細菌擴散至小腿,需要進行手術。患骨癆令身體有缺陷,他坦言是人生無常,自己會全力以赴做好每件事,但會以最壞打算面對結果。不過,人生是要樂觀面對,這是否很矛盾?他認為人生就是充滿矛盾,他指出接受羅師父角色,便想做好這角色,也希望可以獲獎,但金像獎男配角獎項只有一個,卻有5位提名人,勝負難料。所以已有心理準備會輸掉男配角,獲獎令他獲得肯定,他十分興奮。
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他坦言小時候也有自卑,但自覺天生我才,長大後發覺自己很多方面的表現都比人優勝,漸漸覺得自己與一般人無異。「也可能如此,我對有興趣的事就會好努力學習,不論電影或音樂。即使是足球也踢得幾好,家仍然有踢波。」不埋怨、努力向前,是羅師父精神,也是年輕一輩應該學習的。
撰文﹕陳健佳、龍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