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英高官施祖祥 批港府施政無方向長青網文章

2011年05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5月16日 21:59
2011年05月16日 21: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施政備受抨擊,港英年代曾任憲制事務司的施祖祥,昨罕有批評港府施政缺乏方向,又指現今社會民粹主義抬頭,預料「下屆政府更加難做」,呼籲政府多聽民意,為社會整體利益出發,然後下「明智決定」,爭取市民支持,但同時亦要堅守施政原則,不能隨意更改。他認為,要走出困局,民主可能是香港的出路,亦是大勢所趨,「一個由市民監察的政府,若做得不好,可以一腳踢走佢」。

財案變白皮書 「人話乜就乜」

施祖祥在港府工作26年,1991至94年曾任憲制事務司(回歸後改稱政制事務局),後來出任貿發局總裁,目前是廉署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主席。他退休後作風低調,鮮有公開論政,但昨日出席一項宗教活動,被問到對港府施政有何看法時,他說港府「好像很問責,但太問責便變了無方向」。他以2011/12年度預算案為例,「我從來未見過財政預算案變了白皮書,人哋話乜就乜」,又指「沒有原則的政府會有好大問題」。

施祖祥在活動後接受傳媒訪問時坦言,現時民情轉變太快,難以掌握,但作為政府,仍應多聽民意,只要政策是為了社會整體利益出發,自然可爭取到道德高地,獲市民支持。

但他強調,政府施政亦要保持原則,不能隨意改變。他引述前港英政府財政司麥高樂,在一個場合向時任立法局議員「推銷」預算案的話,指沒有預算案可滿足所有議員的期望,最重要是政府相信推出的預算案對香港有益。

被問到下屆政府可以怎做?施祖祥不斷搖頭說,「我真是不知道」,只稱「下屆政府更難做」,在民粹主義下,政府施政會愈來愈困難。他憶述1970年代興建地鐵,沿彌敦道豎立地盤圍板,他當時是九龍民政專員,負責協調受影響商戶,指老闆們雖不高興,但仍「有得傾」,因為知道工程長遠對香港有利;反觀政府近年覓地興建骨灰龕屢遇地區阻力,反映施政困難。

民主是出路 「可踢走差政府」

施祖祥說,民主不可解決所有問題,但同意「普選有時間表是好事」,市民可更有效監察政府,「民主是大勢所趨,我希望香港有真正民主;一個由市民監察的政府,若做得不好,可以一腳踢走佢」。

他又認為傳媒可充當監察政府角色,但指近年有部分傳媒引導民意,令民意不斷變化,亦是令政府難以掌握民意的原因之一。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