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青衣保良局八三年總理中學一名新生,因校規嚴格和上學壓力,被醫生確診患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頻頻肚痛腹瀉無法上課。家長曾向校方出示醫生紙,要求兒子調班和延遲上學,卻被校長反駁對方是典型「港爸港媽」,引發家校爭執。腸胃醫生和神經科醫生均指出,不少學生面對上課不適應均容易患該病,嚴重者可演變抑鬱,呼籲家校放下爭拗,與醫生共商治療方案。
校規嚴厲 乖學生壓力大頻腹瀉
家長陳太(化名)的兒子2009學年入讀保良局八三年總理中學中一,但兒子的校園生活並不順利,曾因腸胃炎請假20日。升中二時,雖然兒子操行被評優異,但執教數學的副班主任管教十分嚴厲,試過班內有一名學生犯錯,連累全班受罰,令兒子上學時感到很大壓力。
陳太稱,後來兒子病情惡化,經常在上學前腹痛肚瀉無法回校,多次求醫亦無效,直至向精神科醫生求診後,才證實兒子患上腸易激綜合症。
母呈醫生紙 校方拒調班
她向本報出示兒子的醫生紙,顯示醫生書面確診兒子病情,及建議學校為其兒子調班,及容許他毋須準時上課。但陳太向校方提交醫生紙時,校方則以「現行校政不能配合」、「調班和學生病情無關」為由拒絕。陳太直斥學校做法官僚,非以學生為本,最終只能退學轉讀直資學校,兒子轉校後已不再害怕上學。
校長:投訴父母典型「港爸港媽」
保良局八三年總理中學校長許永豪接受本報查詢時回應,承認曾處理陳太的個案,但他認為陳太和丈夫過於溺愛兒子,「是典型的港爸、港媽」,如陳太曾要求校方借出教師用書讓兒子在家中讀書等,學校無法接受。對於調班問題,許永豪解釋,校方已諮詢跟進個案的教育心理學家和社工後,兩者均反對在學期中途安排陳轉班,校方亦曾討論學生病情和改善教師上課手法。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張鼎堅表示,腸易激綜合症在本港十分常見,不少學生在考試前夕過於緊張,或轉往新學校後不適應校園生活,出現腹痛、肚瀉、便秘等病徵。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指出,患病學生會因壓力而成績下跌,嚴重者會令免疫系統變弱,甚至演變成抑鬱症,一般病人除接受藥物治療,醫生會透過心理治療助病人消除壓力。他建議,若學生因不適應學習環境而緊張腹痛,學校教師、社工、家長和學生和醫生應共商治療方案,協助學生投入校園生活。
明報記者 蕭輝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