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炎夏將至,不少市民都會開冷氣消暑。消委會測試市面15款冷氣機,發現能源效益最高和最低的冷氣機,耗電量相差25%,每年電費相差達740元。不過,買冷氣機不能只看能源標籤,因消委會發現有3款冷氣機的能源標籤所標示的能源效益較實際為高。電機工程師提醒市民,商品說明包括耗電量,購買時宜一併參考。
購機宜看耗電量
冷氣機耗電量大,能源效益是選購的重要元素。卓越培訓發展中心(電機業)總教導員顏源亮工程師說,能源效益分1至5級,1級為最高、即最具效益。消委會測試15款「兩匹」的窗口式冷氣機,其中9款的能源效益屬1級、4款屬2級、2款屬3級。總評分最高的格力G18WNX(1級能源效益)和最差的富士電機RF-18CQ(3級能源效益)平均耗電量差25%,即用富士電機,每年就要較格力多付約740元電費,變相令政府今年派的1800元電費補貼蒸發四成。
部分能源標籤與實際不符
能源效益是重要的選購指標,但有3款冷氣機,包括日立RA-18K、珍寶AFH18ASN-W及富士電機RF-18CQ,所標示的能源標籤,都較消委會測試結果高1級。顏源亮說,冷氣機的商品說明包括耗電量,消費者可一併參考,耗電量愈低,代表愈省電。選擇月刊亦提供能源效益系數(製冷量(千瓦)除以耗電量(千瓦),數值愈高愈好)以供消費者參考。
製冷量要配合住宅面積
冷氣機另一重點,當然是要夠凍,製冷量就是冷凍指標,數值愈高代表冷氣機送出的冷氣愈凍。但顏源亮提醒,冷氣機有兩個很重要的作用——「抽濕」及「製冷」,製冷量要配合室內的面積及人數。「製冷量不是愈高愈好,如果在細房內用太高的,房間會很快凍,冷氣機會自動(暫時)關掉,但空氣中的濕氣仍未完全抽走,會不舒適。」他指出,一般而言100呎的房間約要2.6千瓦(約匹半),150呎的客廳約要3.5千瓦(約兩匹)。
多數人以為價錢愈貴、貨品質量愈好,但消委會研究發現,冷氣機並非愈貴愈好,就如最貴的珍寶整體表現是倒數第二,反而最便宜的豐澤FC19CXA6總評分屬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