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一名漁民昨晨在三門仔魚排工作時,為了令船艙的玻璃纖維盡快乾涸,試圖用火槍加速烘乾,豈料點火時搶火爆炸,漁民四肢及頭部遭二級燒傷,送院搶救後危殆。有專家表示,市面上不少物料的揮發性強,只能在通風環境下自然吹乾,絕不能犯險以火「烘乾」,否則會引起化學作用,造成爆炸(見另稿)。
現場為大埔三門仔近聯益碼頭的東面魚排,該海域一帶的魚排,排主多為傳統水上人,捕魚業日漸式微,一些排主將魚排改為釣魚會,或是購入遊艇供租賃,改變謀生方式。意外中遭燒傷的漁民,正是為自購的遊艇做內部裝修時釀成意外。
傷者何╳喜(56歲)為三門仔一魚排的排主,其四肢及頭部共45%皮膚遭二級燒傷。據了解,他日前自行在中式遊艇船艙內髹玻璃纖維,但近日的潮濕天氣令玻璃纖維良久未乾,易燃氣體積聚在不透風的船艙內。昨晨8時許,何發現玻璃纖維尚未乾涸,打算以火槍加速烘乾,但未察覺船艙已成為一個易燃氣體滿佈的危險空間,當他點着火槍,產生的火花令船艙即時搶火爆炸,何走避不及,首當其衝遭大火吞噬,頭部及四肢全被燒傷,面部熏黑,頭髮亦燒至蜷曲。
艙內雜物全燒毁
爆炸引起附近漁民注意,眾人立即登上遊艇協助救火,消防到場後合力將火救熄,遊艇雖不至於整隻焚毁,但船艙內的電視機及風扇等雜物被燒毁,吊燈被燒至變形,船艙、甲板頂部及玻璃窗均被熏黑,爆炸一刻的衝擊力更將多塊玻璃窗震碎。嚴重燒傷的何某由其他漁民送往聯益碼頭會合救護車,其間他仍清醒,劇痛難當一直呼「好痛好痛……」。抵岸後,救護員立即為傷者作初步治理,並為他敷上防感染面膜保濕降溫,再送院搶救,家人未幾趕抵醫院探望,顯得憂心忡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