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亞洲勢成IMF「權力經紀」長青網文章

2011年05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5月19日 05:59
2011年05月19日 05:59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向來是歐洲囊中物的IMF總裁寶座,關乎救助歐元區債務危機的力度,歐洲自然不容有失,但亞洲國家亦躍躍欲試。《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就算新總裁最終不是亞洲人,亞洲亦可望藉IMF領導危機鞏固在該組織的政治地位。

金融海嘯後中國成大債主

20國集團一名前亞洲官員說,亞洲是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新總裁可能需要亞洲支持以增強合法性。若卡恩請辭,亞洲可能會擔任「權力經紀人」角色。倫敦智庫IHS Global Insight主權風險分析部主管倫道夫(Jan Randolph)認為,中國的影響力尤其不容忽視,他說﹕「中國是IMF新債主中最大的一個,它在2008年的財政貢獻,實質上令IMF在金融危機期間的放貸能力增加了兩倍。」

歐美仍佔過半票數

IMF本身一直希望改善在亞洲的名聲,亞洲多個國家在1998年金融風暴時吃過IMF苛刻救助條款的苦,相比之下,IMF打救歐洲債務危機時慷慨得多,引起亞洲區內國家不滿。但歐洲亦有理由擔心,少了一名「挺歐派」關鍵人物,IMF參與救助歐元區國家的能力可能會被削弱。歐洲目前在IMF持有約36%投票權,再加上美國的17%,已超過選舉總裁所需的過半數要求。這意味,歐洲只要團結選出一位候選人,理論上可繼續壟斷總裁之位。

但IMF總裁說到底是政治交易的產物,隨着新興經濟體逐漸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動力,歐美無法漠視它們求變的聲音。卡恩自己去年底曾表示,由於世界經濟格局發生轉變,由歐洲人出任IMF總裁的時代應該結束。

華爾街日報/路透社/金融時報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