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問:進入5月,香港每天依然在繁榮喧鬧聲中滾動,從土地拍賣到離島村屋價也迭創新高,廣東道名牌店人群如潮湧,二手名牌店的上市超高認購造就了最新中小企成功上位故事,可是同時相當多的中小企卻被成本猛脹和新工資法推至存亡邊緣,又可向誰求救?
答:讀者諸君近日如有在報刊或電視熒幕經常見到「英年」、「振英」、「英九」、「英文」一類名字密集出現,想已感覺到選戰氣味已集結在香江及寶島的上空。事實上,香港的新一屆特首的角逐者已站出台前每天說話和製造聲勢。此時此刻的港府被形容成「看守政府」、「弱勢政府」,也是形勢使然,順應歷史轉折點的現實情况。
期盼新特首 編製願景振人心
我的中小企友好們,在咬緊牙根與高通脹及最低工資法每天角力之餘,對當下政府「能為中小企做什麼」已沒有多少剩餘期望或者奢望,唯有把中小企群體的各種訴求和期許,寄望在新的領導人身上,筆者近日留意兩位熱門候選人很努力用功談如何拆解一系列困擾香江的經濟民生難題,高談改善諸如就業、居住、醫療、教育等民生大事的己見,但總覺兩位都欠缺了什麼給中小企,若是要期待有某位「英雄」或「精英」能夠「感中小企所感」、「急中小企所急」,恐怕是自作多情,可是,筆者設想自己是特首候選人,則總得給「中小企選民」編製一些「大願景」,即使是製造口號如「再造香港、重塑中小企」、「打造香港成國際中小企之都」、「構建香港中小企新時代新旅程」、「活力中小企」、「活化香港」諸如此類,用作振奮一下社會人心,總是好事。
人云香港已由「香港製造」進化到「香港創造」,就讓這一代的香港中小企創造下一輪香港成功故事。
■歡迎來信提問,傳真:2558 4613
電郵:alexku1@yahoo.com.hk
古兆勛
資深企業策略及發展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