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第四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昨日在東京結束。峰會前中日兩國領導人先舉行雙邊會談,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再向日本「送大禮」,承諾放寬日本災區食品進口限制,並宣布,包括6月中派貿易團赴日洽談重建投資項目、派大型旅行團和撥款1000萬支持防災科研。這是第二次世界戰結束後中國首次大規模援助日本。內地專家解讀,從日本援華到中國援日,中日關係正經歷新的「歷史轉折」。
日本地震海嘯及災後重建是今次中日韓峰會的重點議題。溫家寶表示,中日韓是一衣帶水鄰邦,有着密切聯繫和廣泛共同利益,3國一定要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他並先後在中日領導人會議、3國領導人會議及會後聯合記者會上強調,中方會全力支持日本災後重建工作:「日本的災後重建和經濟振興,不僅涉及日本人民的福祉,也關乎中日韓3國的經貿合作乃至亞洲和世界經濟增長。」
開放旅遊 放寬食品限制
溫家寶表示,中方將於下半年派遣災後重建考察團和貿易投資促進團訪問日本,商談一攬子合作計劃;並邀請500名日本災區青少年到中國休養。另外,6月初將批准首家日本旅行社在華經營中國公民赴日旅遊業務。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中國將逐步放寬對進口日本食品的限制措施,今後將不限制山梨、山形兩縣出產的食品進口,對於其餘10個地區,乳製品、蔬菜和水產品等以外的食品均毋須提交核輻射檢測證明,「希望日本災民能重建家園,早日過上幸福安全的生活。」
倡建3國核電合作交流機制
溫家寶還倡議建立3國核電合作交流機制,加強在信息通報、監測、事故救援、技術裝備研發等方面的合作。而中國在今年下半年將舉行東亞地震研討會,並願出資1000萬元人民幣,啟動有關研發工作。
「溫總此次派出的是『大禮』」,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對本報說,日本地震後,中國政府即向日方提供了3000萬元人民幣的救災物資和價值逾1.5億人民幣的2萬噸成品油,幫助日本解決了燃油荒的燃眉之急,這次亦帶去多項援助措施,體現了中國的大氣與責任心。他說,1979年起,日本每年都對中國進行援助,但隨着中國綜合實力上升,去年GDP更已超越日本,如今雙方角色調換,變成中國援助日本,「可說是一個重要轉折點。」
周永生指出,釣魚島撞船事件以後,中日關係一度跌入低谷,溫總此行表現出中國致力推動中日友好的誠意,緩和及改善了兩國關係,但雙方心理上還存在芥蒂,並非根本性修好,「尤其是日本菅直人政府若不能放棄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基軸這一理念,中國就只會是日本平衡與美國關係的配角。」
明報記者陳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