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1年4月,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對中國和中國經濟給出了「毁滅性的預測」。他說,中國大概會在2013年後遭遇一場硬着陸。
魯比尼的預測基於他對中國的兩次訪問。訪問期間,他看到了光鮮靚麗卻旅客寥寥的機場和高速列車、通往人煙罕至之地的高速公路、數千座高大的中央與地方政府建築、新建成卻又空無一人的「鬼城」等等。在魯比尼看來,中國內部到處充斥着實物資本、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的過度投資。所有與過度投資有關的歷史場景都會以一場金融危機,或者長期低增長來謝幕,又或者二者皆是。
末日博士指中國過度投資
魯比尼對中國經濟的末日預測有可能成真,但機會率極低。在「2013」這個近在咫尺的時間點之前,中國政府掌控着足夠多的資源,足以再次發動一輪經濟刺激計劃,用更大規模的投資維持經濟高增長。
當然,更大規模的投資很可能是低效率的,但老百姓要過好幾年之後才會知道。在任的決策者樂見其成,因為更大規模的投資不僅能夠避免硬着陸,還能夠讓魯比尼看到的「過度」投資變得「合理」。至於低效率投資造成的高通脹,怎麼計也是一兩年之後的事情。用專業辭彙來說:中國的決策者是理性的,只是有一個很高的折現率(discount rate)。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很大機會能一直延伸至2013年。
不過,雖然中國經濟可以高速通過2013年,但是以後的年份怎麼辦?
目前體制 難實現經濟轉型
我早在2008年就說過,中國經濟已經在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道路上走到了盡頭,到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時候。余永定教授2010年底為《中國日報》撰文所說,中國經濟當前的增長不可持續,有可能在某個時間突然失速。總之,只要增長方式不轉變,中國經濟就像「小二黑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如果在當前的經濟增長路徑上繼續走下去,最終不是「撞山」(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發生最嚴重的貿易摩擦),就是墮入深淵(增長的陷阱)。
完善市場機制 須約束國家權力
然而當前的體制並不支援增長方式轉變。中國政府把「轉變」當做口號喊了好些年,中國經濟仍然在原有軌道上滑行。即便閉上眼睛不看別國的教訓,中國自己的經歷也足以表明:計劃部門和國家資本主義體制可以致力於「轉變」,但不可能取得什麼成效,更不可能實現「轉變」。實現「轉變」要靠更加完善的市場機制。但是,完善市場機制需要約束計劃部門和國有資本的權利,這是既得利益集團不願意看到的。
改革需要政治精英集團支援,但是目前的政治精英集團已經難當重任。余永定教授說,「在中國當前的政治體制安排下,政治精英是好政府的先決條件。但是,政治精英已經被諂媚與犬儒的政治文化所腐蝕。」這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最主要障礙。精英們樂意在內地和海外之間「腳踩兩隻船」:在海外尋求政治庇護和人身安全,把內地當成「冒險家的樂園」。在樂園高增長時代按照叢林法則瓜分不義之財。一有風吹草動,立即逃匿海外。因此余永定認為,「經濟要發展,政改要先行。」我說首先要消除叢林法則。
決策者需具膽色 敢觸動既得利益者
在當前的體制下推進增長方式轉變,決策者需要高度的歷史責任,還需要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足夠的膽識,敢於觸動改革的關鍵點——既得利益集團。其實,任何改革都會讓既得利益集團受損,因此任何改革都需要在既得利益集團的短期利益,和更加廣泛的群體的長期利益之間尋找平衡點。既得利益集團應該學習東西方的政治智慧。西方諺語說:「不可能長期留住的利益,還不如慷慨地放棄。」東方諺語說,「有捨才有得。」道理其實是一樣的。
綜上所述,中國政府在2013年之前有足夠的能力避免中國經濟硬着陸,因此「末日博士」的預言成真是非常小機會率的事件。但是,只要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不發生實質性轉變,「末日博士」預言成真的可能性將逐漸加大,最後遲早會發生。因此,末日預言是否成真,取決於增長方式是否能夠及時轉變,而增長方式是否能夠及時轉變,取決於決策者的智慧、膽識和責任感。
吳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 銀行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