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院管理局2009/10年外科手術審核報告顯示,屯門醫院及仁濟醫院仍是病人接受手術後30日死亡率最高的醫院,結果跟2008/09年相同。不過,有公立醫院醫生質疑審核機制有疏漏及不夠專業,指報告內列舉一間醫院的手術死亡率雖低,但手術後的併發症卻很高,結論有矛盾之嫌。
瑪麗威爾斯死亡率最低
報告審核13間公立醫院急症外科的病人接受手術後30日死亡之比率,港大瑪麗醫院及中大威爾斯醫院,分別只有55及33人死亡,比率低於全港醫院水平基準線,手術屬於高水平。
但令人費解的是,報告審核病人接受手術後30日出現併發症這項目,威爾斯醫院有高達226宗併發症,比率高於全港醫院的水平基準線。該公立醫院醫生質疑,威爾斯醫院的外科手術水平如此矛盾,相信與審核員人手和經驗不足,蒐集數據和審核方法有疏漏以及不夠專業有關。
威院併發症高 評審被指矛盾
他推測,病人手術後吊鹽水針引致傷口有些紅腫,又或審查員只看牌板,但有時醫生在牌板寫下懷疑病人感染,若審查員不到化驗室查看病人是否有感染紀錄,便會入錯資料。
該醫生懷疑,整個審核程序只聘請幾名兼職護士,以人肉搜查方式透過電腦和翻查病人病歷牌板,翻看及分析去年17間公立醫院進行的2.3萬個外科個案資料,蒐集數據不夠專業,便會判錯案,建議醫管局應以專業方式審核,並提出改善建議
報告不公開 醫局被批不透明
其實,醫管局在2008/09年起向全港17間公立醫院進行外科手術審核,去年是第2次審核,但這份動用逾百萬元的報告一直沒公開,外界批評醫管局做法不夠透明。
醫管局發言人承認,由於進行外科手術審核仍是新嘗試,無論資料及數據分析仍未夠全面,故要繼續進行多幾年審核,以了解資料是否有連貫性,還是某醫院偶然有一年接收的病症比較複雜,影響其水平,以確定數據的可靠性。屆時,醫管局會向外公布外科審核報告,並會對連續數年手術水平也很低的醫院,提出改善建議。
明報記者 談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