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北京聞風﹕反思三峽水電開發釀新政長青網文章

2011年05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5月27日 05:59
2011年05月27日 05:59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長江中下游流域的50年一遇旱情未來一周仍將持續和發展,由此引發的糧荒、電荒、水荒以及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可預見危機激化了各界對三峽工程的質疑。一些觀點直指三峽工程引致旱情,是自三峽工程建成以來遭到的最激烈的輿論抨擊。

1954年來「極端氣候」事件

針對相關質疑,多位專家作出回應。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教授王光謙、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院長談廣鳴等在接受內地傳媒採訪時都表示,雖然三峽大壩建成以後,庫區的生態環境、地質安全都受到不利影響,但今年長江中下游大旱並不能歸罪於三峽工程。知名水資源保護專家翁立達則表示,不能什麼都扯上三峽,需要具體論證。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周兵指出,從1月開始,長江中下游降水明顯減少,出現了自1954年有完整氣象紀錄以來較為嚴重的旱情,是一個「極端氣候」事件。

5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溫家寶提出三峽工程在發揮巨大綜合效益的同時,「還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對長江中下游航運、灌溉、供水等也產生了一定影響」。這是政府首次公開正視三峽工程存在的問題,被外界視為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

水電須先做好環保移民

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高建國認為,國務院今次出台有關三峽的後續規劃,是對三峽工程的反思處理,也是對一些過去未重視問題的彌補,並非要「推倒重來」。

有專家指出,此時與其責難、質疑三峽大壩,不如興修水利和加強水電開發管理。今年中央的「一號文件」由多年的「三農」問題變為「加快水利改革發展」問題,水利成為國家基建的優先領域。水利部長陳雷近日在全國水利建設與管理工作會議上表示,今後10年全國水利年均投資將比2010年高出1倍,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後的局面。股市水利板塊近期也受此消息影響紛紛看漲。

消息透露,未來除增加水利投入,政府還將陸續推出水電開發管理新政,今後要發展水電,必須先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

鍾鳴九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