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國防部決定將來自別國的網絡攻擊定義為「戰爭行為」,首次為美國利用傳統軍事力量回應網絡攻擊開綠燈,儘管迄今所知最大型的一次網絡攻擊(2010年針對伊朗核設施),美國和以色列嫌疑最大。美國輿論常指控中國涉及網絡攻擊,新定義令人關注會否增加兩國擦槍走火的可能。
增中美擦槍走火可能
美國國防部首個正式的網絡戰略,分機密及非機密部分,非機密部分將於下月公開。《華爾街日報》引述3名看過文件的官員稱,文件結論認為,作為戰爭行為指導的《武裝衝突法》(Law of Armed Conflict),同樣適用於網絡戰。報道稱,國防部這份文件目的也在於向潛在敵人發出警告,向美國發動網絡攻擊會有嚴重後果。
損失等同傳統軍事活動 「可用武力」
但將網絡攻擊定義為傳統軍事行為亦面對不少難題,例如美國能否判斷網絡攻擊的來源,以及攻擊破壞嚴重到什麼程度才構成戰爭行為等,國防部內部對此仍爭論不休,但目前以「等效」(equivalence)這概念最佔上風。「等效」是指若網絡攻擊所造成的傷亡損失達到傳統軍事活動達到的嚴重程度,那就可視之為「使用武力」,容許報復。
解放軍成立「網絡藍軍」 惹西方關注
伊朗核電廠去年遭超級電腦病毒Stuxnet入侵破壞,突顯網絡戰進入新時代,可癱瘓核反應堆、油管及供電網等基建。但諷刺的是,電腦專家研究過Stuxnet後,認為該病毒很可能是由美國和以色列研製。兩國一直拒絕置評。
美國軍事和情報官員聲稱,過去曾發現來自俄國及中國的網絡攻擊。美國國防部2008年遭大規模網絡攻擊時,國防部官員曾聲稱相信攻擊源頭是俄羅斯,但未透露會否涉及俄羅斯政府。
中國上周證實解放軍廣州軍區已成立一支「網絡藍軍」,消息引起不少西方傳媒關注,認為中國正加緊準備網絡戰。但中國稱,中國是網絡攻擊的受害者,「網絡藍軍」只是為了加強軍隊網絡安全訓練。中國軍事專家稱,網絡藍軍嚴格意義上不算是一個建制部隊,而是透過扮演防護方的紅軍,跟扮演攻方的藍軍在網絡進行類似對抗性的訓練,以評估網絡攻擊對中國的潛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