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樊綱:人幣國際化有特殊風險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03日 05:59
2011年06月03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前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委員、經濟學家樊綱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將會遇上特殊的風險,因為現階段人民幣尚未自由兌換,而資本帳也未完全開放,因此,若要國際化順利進行,其他體制上的改革亦須配合。

他指出,現階段國際化風險之一是令外匯儲備進一步飈升,因為目前的人民幣貿易結算九成涉及進口中國的貿易,而中國出口到歐美則仍以仍以美元交收,換言之買貨多用人民幣,賣貨仍收美元,令美元累積增加。

指須有彈性匯率及開放資本帳

現為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的樊綱又指出,人民幣未來2至3年或停止升值。去年人民幣兌美元名義匯率升值5%,計及兩地通脹差距4%,人民幣實際升值9%。他預計,人民幣今年仍會進一步升值,然而,若去年升值幅度持續,兩至三年後人民幣或將停止升值。到時資金流向可能逆轉,會為貨幣政策帶來新的難題。

樊綱續指出,一般而言,一個貨幣走向國際化,須擁有彈性的匯率及開放資本帳,惟人民幣國際化的方式,有別於一般情况,故需以特別方式處理特別風險。他認為,政府應以試點計劃及分階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IMF:靠升值預期 不足發展債市

同一場合IMF駐香港代表R.Sean Craig表示,本港必須關注,目前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債券或人民幣計價投資工具,主要基於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目前即使同一間公司發行的美元及人民幣債券,有關息率也頗有出入,因為前者主要是基於資產質素,後者則未必計及信貸風險因素,只是追求貨幣升值。「但人民幣升值持續之勢非屬必然」,當情况逆轉,人債市場可能會無以為繼。健全的債市,價格與風險須匹配。

他亦指出,離岸人幣中心的風險不在於貿易結算,而在資本市場,中港的監管機構在這方面須協調,避免過往在倫敦的離岸美元市場所出現的風險,投資者利用監管上的空隙進行套戥,避過監控,最後釀成金融危機。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