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全球5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均大跌,雖仍高於50處於擴張水平,但市場難免先行沽貨,待市况回穩後再戰。港股昨跌372點報23253點,成交金額638億元。究竟全球PMI齊齊跳水,日本大地震引發汽車零部件供應不足的影響有多大,暫難以量化,始終是差但並非太差,仍未到達再推出刺激措施的時候,再加上盛傳5月份內地消費物價指數會再上升,並且逼近6%的心理關口,相信本月市况仍然艱難,策略宜改為低吸優質股。當中國美(0493)首季業績理想,值得留意。
日本3月大地震,但由於廠商應有一定數量的部件存貨,故4月份仍能維持相對正常的生產,到5月份全面反映供應問題PMI便大跌,如此解釋亦合情合理。然而今年表現慘不忍睹的玖龍紙業(2689),券商終於更新其盈利預測,指出中小企面對電荒、融資難、工資兼利息高的多重夾擊,每噸利潤將顯著下跌,料今年6月底止年度盈利將出現倒退。因此,汽車產能急降是一個原因,但全球製造業在通脹環境未能有效轉嫁成本,可能是更為核心的問題。
當然,亦會有通脹受惠行業,昨日零售股表現跑贏大市不少,銀泰(1833)和茂業(0848)逆市上升,其他受壓股份跌幅亦輕微,當中首季業績理想的國美有留意價值。
新管理層上場 開店速度加快
國美今年首季收入增長16%至136.8億元(人民幣.下同),純利增長66.07%至5.52億元,核心盈利則升52%。雖然集團未有披露同店銷售數字,但期內盈利能力明顯提升,透過重整產品組合,毛利率擴闊1.92個百分點,遠超市場預期,即使銷售及行政費用佔營業額比重上升1.7個百分點,但淨利率仍能擴闊0.9個百分點至4%。
國美在過去一年問題多多,先是持續拉鋸的大股東黃光裕與管理層的爭拗,同時又要面對蘇寧的挑戰,股價波幅巨大但始終難以獲得重估。隨着陳曉等管理層離去,新任主席張大中亦應已獲貝恩和黃光裕陣營接納,可集中精力發展業務。早前張氏又已表明,今年資本開支將達到10億至12億元人民幣,主要用於開新店及改造舊店,預期今年店舖增長的數目會較去年多,並會集中於二、三線城市開店,冀於2014年前店舖總數增至2000間的目標。鑑於首季盈利能力提升,可見新任管理層有能力維持店舖盈利能力,配合擴張計劃,前景不俗。
年複合增長率可達20%
估值方面,國美今年預測市盈率為16倍,市場料2012年至2014年複合增長率可達20%,主因是保障房持續大規模落成,有力拉動銷售快速增長。筆者認為,估值吸引,但主要上升阻力來自蘇寧,現時市場仍喜愛蘇寧多於國美,蘇寧預測市盈率為15.7倍,無疑是國美的股價金剛圈。且看今後市場會否有所改觀或蘇寧獲得重估,逢低吸納國美則是理想策略。
撰文:張兆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