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再陷 熱錢之患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07日 05:59
2011年06月07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官方最新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度國家外匯儲備新增1380億美元,按同期匯率估算,這需要新增外匯佔款近9000億元人民幣,儘管4月份新增外匯佔款趨降,但今年前4個月中國央行為外儲投入的等值人民幣(外匯佔款)已超過1.2萬億無疑。

熱錢循委託貸款融資 湧入樓市

內地資產泡沫,最令人忌憚的是房地產。第1季度資料顯示,通過銀行及農村、城市信用社貸出的房地產款項增量同比銳減3338億元,但同期地產相關委託貸款卻急劇升溫,內地廣宇集團(002133.SZ)、魯商置業(600223.SH)等十多間地產公司均公告啟動委託貸款融資,擁有閒置資金的企業更將委託貸款作為投資項目。

在銀行地產貸款利率普遍上浮一至兩成、銀監會加碼監管房地產信託的市况下,上述委託貸款悄然風行,外資、民資均以兩至三成的息率從中牟利。銀行在資金出借方和借款人之間扮演「中轉者」,賺取佣金,委託貸款不佔用銀行信貸額度,更無從管制。

熱錢進入房地產業,委託貸款是最隱秘途徑:境外出借人將資金存入本港銀行,並由本港銀行在內地的分行,向該出借人在內地的非地產公司發放等值貸款,再由該非地產公司以委託貸款方式,委託銀行將這筆款貸給內地房地產公司。如此暗渡陳倉,政策上無懈可擊,監管奈何不得。

緊縮升值促熱錢流入

內地信貸緊縮,且央行更屢提「社會融資總規模」,以監控除貸款以外的各類融資,企業在內地融資空間急劇縮小。數據稱,去年第3季度本港非銀行中資企業貸款同比勁增四成餘,借款人包括內地國企、紅籌及地方政府下屬公司。有學者稱,中國外貿順差下滑,外匯儲備卻急劇攀升,可見流入的資金主要來自非貿易因素,境外借貸是不可小覷的渠道。

此外,人民幣升值大勢篤定,更是熱錢入境豪賭的動力,美國第2輪量化寬鬆(QE2)尚未過去,QE3又是山雨欲來。這預示,未來美元弱勢還將持續,全球洶湧的流動性,仍將向新興市場尋求「價值窪地」。

近期或暫緩升值 繼續緊縮

5月中美戰略對話結束後,人民幣升值政治壓力期暫告段落,打壓升值預期,將利於抑制境外資本入境衝動。此外,因信貸緊縮及人民幣升值,內地不少微小企業資金狀况再陷窘境,甚有倒閉者,業內呼籲「放小企業生路」,已是情急之言。眼下,內地經濟火車頭減速,緊縮政策效果顯現,小企業危情,亦是為政策調整所付出的代價。

控通脹仍是內地政策重心,在人民幣升值抑通脹、防熱錢的矛盾中,預計決策將尋找新的平衡點,或一邊暫緩人民幣升勢,一邊繼續上調存款準備金或加息。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