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電將引入具備「自癒功能」的智能變電站,將設備故障復電時間由現時最快的數分鐘,大幅縮短至僅需0.1秒,電站亦具備24小時監測設備狀態,以及早偵察並糾正潛藏的問題,減少出現事故機率,提高供電的可靠。
中電營運總裁潘偉賢指出,推動智能電網,可以提升供電可靠度、優化電網管理、節能減排及善用再生能源,將於未來兩至三年進行試點項目驗證成效,再逐步建立設施等。中電位於新蒲崗啟東道的變電站,將是本港首個具有智能特點的變電站,預計在2012年落成,變電站具有自癒功能、在線狀態監測及共通的通信平台和網絡等。
自動隔離問題部分
潘偉賢指出,現時若設備出現故障,系統發出警告後,要由工作人員發出更正指令,但自癒系統則不需人為指令,系統會隔離出現問題的部分,然後快速復電。而在線狀態監測試點項目,將安裝先進的傳感器及應用智能分析技術,持續不斷監察電力設備的狀况以及早發現問題,設備服務年期可由35年延長至50年。
中電高級智能電網發展經理關仲明舉例,如出現電纜遭大樹倒塌損毁,現時可能要派車到電纜受損的地方修復,需時至少兩小時,但若有智能電網,系統會自動轉用其他電纜供電,不需1秒便可復電。
中電另一個智能電網項目是安裝先進電表基建,包括智能電表、家居能源管理系統、家居電能顯示器和控制器等。潘偉賢指中電目前已為7000個大量用電的工商業客戶安裝電子電表,前年開始至今已為200個工商客戶提供「電表在線」服務,提供每小時用電量數據,助客戶了解用電情况再作節省用電的安排。
智能電表試用戶 省電一成
潘偉賢指出,試點項目包括探索智能電表應用及技術,例如遙距抄表、停電偵察及家庭區域網絡等,讓客戶透過智能電表掌握用電情况,與其他用戶的用電比較,以加強管理及監控用電量,達至節約能源,而將來客戶可以iPhone或iPad等控制家電。中電去年已在將軍澳日出康城推出電表基建試驗計劃,測試技術是否可行,今年將展開第二階段的試驗計劃。
居於日出康城的西貢區議員方國珊,是首批400戶參與試驗安裝智能電表的住戶之一,她指有個別用戶減省用電約一成,認為智能電表能反映家居不同時候的用電量,可提醒用戶珍惜用電,認為中電應加快推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