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大商企打本 學生實戰投資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14日 05:59
2011年06月14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多所大學的商業課程均會教授金融市場運作,但多屬紙上談兵,科技大學昨與基金公司惠理集團共同成立「惠理投資研究中心」,破天荒提供共800萬資金予學生「實戰」,讓他們自訂投資計劃,以資金作實際投資,體驗市場操作和實踐理論。

課程將於今年9月正式開辦,每學期供不多於30名本科生及研究生選修,科大商學院副院長陳家樂表示,紐約大學(NYU)及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商學院也設立了類似的學生管理投資基金(SMIF)。他指出,本港近年的資產管理業務有上升趨勢,香港有相當條件成為亞洲主要的資產管理中心,他希望這筆基金資本能讓科大學生親身體驗真實的證券研究、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管理,日後成為相關行業的專才。

蝕錢毋須承擔 獲利無獎金

陳家樂解釋,學生將在顧問教授的指導下,擔任分析師和投資組合經理的角色,而學生構思的投資計劃會交由顧問教授所組成的投資委員會審批,若投資失利,學生毋須承擔損失,但若基金有盈利,會用於投資更多股票,學生不會獲發獎金。為了保證帳目清晰透明,科大會外聘審計師進行年度財務審計,並委任託管商提供託管及基金行政服務。

外聘審計師 委任託管商

很多大學生以為甫畢業便可立即投入金融市場的運作,但惠理集團主席謝清海表示,學校的培訓與實際市場的運作有分別,學校注重的是教授書本知識,要求學生通過考試評核,但真正的金融市場,注重的是能否想出有效的投資策略為公司賺錢。

他說﹕「剛畢業的學生通常需要花2至3年時間,才能適應真正的金融投資活動,但這個課程可以縮短學生所需的適應時間。」

針對08年一些銀行業人士的自私所造成的金融海嘯,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主席方正寄望,這個課程能培育出一班有誠信和道德的專才,對客戶的資產負責任,並成為日後其他設立SMIF課程學校的榜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