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債務上限之爭引起華爾街憂慮,《金融時報》報道,最近華爾街一些銀行正準備在8月份減少使用美國國債作為金融交易抵押品,改採增持現金等策略,應對一旦民主共和兩黨未能達成提高債務上限協議時,可能出現的市場波動。
儲現金備不時之需
《金融時報》引述匿名銀行高層說﹕「我們計劃在8月初降低對美債的依賴,儲存更多現金以備不時之需。」美國國債現為國際市場重要投資品之一,在已發行9.7萬億美元國債中,相當一部分是由各國投資者持有。
同時,根據摩通計算,近四成美債(約4萬億美元)應用於回購、期貨和掉期交易,成為金融體系中重要的抵押品。美債兼具風險低與流動性高的優勢,金融機構用它來支持交易的成本相對低廉,銀行與結算機構只需對債價作小額折讓(haircut)以反映信貸風險。
正因美債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擔當重要角色,華爾街擔心,一旦美債因共和民主兩黨在提高債務上限方面的博弈而發生短暫違約,將導致金融體系混亂。擔任財政部貸款顧問委員會主席的摩通高層Matthew Zames在今年4月曾致函財長蓋特納,警告美債違約「可能引發追繳保證金、增加抵押品折讓的浪潮,繼而導致減債及貸款水平顯著下跌」。
債務違約承受「災難傷害」
蓋特納本人亦曾多次警告,若兩黨無法在8月2日前提高美國目前14.3萬億美元的法定債務上限,美國將可能因無法支付利息而出現債務違約,美國經濟將因此承受「災難傷害」。
目前,美債走勢未有受這場政治角力衝擊的迹象,債息反而由於美國經濟增長放緩而跌至低位。許多分析員仍相信,兩黨可在限期前達成調高債務上限的協議,儘管這只屬權宜之計,無助解決美國財政狀况惡化的問題。
因預言2008年金融危機而成名的「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便指出,華府若無法處理財赤,可能觸發債券市場「造反」。他上周六在新加坡說,美國今明兩年,以至2013年都可能面對萬億美元計預算赤字,這遲早會導致利率上升,復蘇受挫。魯比尼警告,美國財務問題、中國增長放緩、歐洲債務重組及日本經濟停滯可能聚合成重挫全球經濟的「完美風暴」。他宣稱,這4項因素從2013年開始共同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概率為三分之一,其他可能結果是「貧血但可接受的」全球增長及「樂觀」的經濟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