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昨天,慧雅提到金管局再度收緊按揭的措施,儘管是可能有助保護銀行體系,但卻有不少後遺症,其中最嚴重的,可能是在於令民怨更加深,令對社會不滿和感到工作做得多辛苦都沒有什麼用處的人,從80後擴散到70後和60後。從香港整體社會的角度看,這會否得不償失,是值得深思。
基本上,在目前的按揭措施下,一般市民若沒有數百萬現金在手,差不多是要被拒於樓市門外,但又可能要眼巴巴地看着樓價乾升,以致自己對生活的標準要求要不斷降低又降低,箇中的感受,相信並不好過。一直以來,在香港置業都不容易。但不少港人都願意辛勤工作,相信是與預期這可有助改善生活有關,但若果這預期幻滅,後果會是怎樣?在目前的情况下,相信擁有很多閒錢的富裕港人和內地人會最受惠,蓋已再沒有炒家跟他們爭奪單位,不少用家又可能因現金不足而只可望門興嘆,因此他們可慢慢選擇單位來租給用家。在目前的情况下,這類人的數目可能相當不少,但長遠而言,一個地產市場有太多投資者並非好事。從社會氣氛及和諧的角度看,若貧富縣殊太顯眼,是會引起很多問題。
政策保銀行資產質素成疑
再進一步講,究竟有關政策是否一定能有助保護銀行的資產質素,亦是一個疑問。我們知道的,是本港銀行在近日是放了不少貸款給內地有關的機構。在理論上,不少這些貸款是有內地資產和現金抵押,不過有朝一日要追收貸款時,情况又會否如此簡單?若這筆錢轉過身來,又投入了物業市場,這又會否令問題更加複雜和難處理?——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