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二內地5月經濟資料繼續攀高,中國央行急令年內第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次日,銀行間市場7天、14天、1月同業拆借利率全線飈升約200個基點(即2厘),此外,7天回購利率已遠超1年定期存款利率,面對準備金率「每月一升」的驚人頻率,市場反彈更令人瞠目。
官方銀根「不鬆」 立場明確
上述景象佐證了一個事實:無論是為了應對高達5.5%的CPI增速及食品漲價,還是為了應對市場利率狂飈加重負利率的狀况,北京當局面前只有一條路——繼續緊縮。
事實上,央行連續第6個月在月度中旬上調準備金率,節奏未有半點鬆緩,亦算是以明確立場回應了近期內地市場「緊縮超調」、「政策將緩」的輿論。
另一個情形值得注意。準備金率上調當日及次日,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三人專家組」就有兩人「現身說法」。李稻葵在其個人網路平台上稱,通脹壓力仍較大,加之流動性收緊,貸款利率大幅攀升,經濟增速放緩,應「提高存款利率,防止負利率對物價的二輪打擊」,自李晉身貨幣政策委員會後,其觀點通常合乎央行意圖;而相對低調的夏斌,次日即公開表示,貨幣仍將繼續趨緊,「不會鬆,除非犯錯誤,放鬆容易出事」,態度更鮮明。
擠壓房地產 地方叫苦
近期有市場消息稱,央行、銀監會動用「視窗指導」,要求銀行停發房地產開發貸款,並對銀行房地產開發貸款發出「風險提示」。央行對此消息最終未有明確撇清,接近銀監會的人士則亦未否認「風險提示」的存在。儘管隨後國有銀行高管「闢謠」稱沒有停發房地產開發貸款,但商業房地產開發貸款大幅擠壓卻是不爭事實,當局是否明令「停發」已不重要。
房地產開發歷來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頭,信貸收緊,直接重創地方財政,加上政府融資平台整治,各地捉襟見肘,自然向北京叫苦。對於各地龐大的保障房計劃,銀監會以風險理由拒絕鼓動銀行為其提供無條件貸款,同時施壓財政為其撥款。上周財政部首發504億元地方債為保障房籌資,顯示金融部門暫獲首肯。
加息升值抗通脹 呼聲空前
除房地產外,「小企業融資難」亦是地方游說高層的說辭之一,不過在目前嚴峻的通脹情勢下,決策層只能堅持緊縮,小企業融資問題單獨解決,上周銀監會為此連發十令,降低小企業貸款成本。
內地輿論近期不乏支持果斷加息、人民幣升值抗通脹的聲音。不過,據知外匯佔款5月繼續上升,加息、升值過度,均會加大熱錢流入、外匯佔款激增,為了對冲只有再提存款準備金率,此舉將刺激市場利率繼續飈升,加重負利率,再促被迫加息。
但眼下,中國別無他法,歐美貨幣持續寬鬆,流動性氾濫,亞洲經濟體普遍陷入通脹與熱錢的困局,緊縮貨幣加上本幣升值,是它們未來無奈的選擇。
馮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