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6歲「參加革命」、現年79歲高齡的吳孟華老人,但「黨齡」卻只有13年。在周圍人眼中,這位中共建政前便「跟黨走」的「老革命」,稱得上「又紅又專」,但申請加入中共卻屢屢遭拒,原因只有一個:她的舅公是中共創始人之一、首任總書記陳獨秀。
吳孟華現居河南省孟州市,老人說,父親吳季言是陳獨秀最喜愛的外甥,也是得力助手。吳季言早年留學德、法、俄,與周恩來、蔣經國有同窗之誼。回國後,吳季言便追隨陳獨秀,為其翻譯大量蘇俄共產主義著作,但陳獨秀後因黨內鬥爭,被開除黨籍。
只見過一面 影響一生
吳孟華至今還記得60多年前在四川江津見到陳獨秀的情景,「我爬過門檻,舅公就站在那兒。他想過來逗我玩,我就躲到奶奶懷裏……」然而,這位只見過一面的舅公卻影響了吳孟華一生。
1957年,吳孟華從軍隊轉業到河南,第一件事就是遞交入黨申請書。但吳孟華幾乎「完美」的個人履歷,並未令她實現「黨員夢」。不久,這位「積極分子」又變成「右派」,原因很特別:「陳獨秀的孝子賢孫」。
自豪家族有這偉大人物
「他們都說陳獨秀不好,可是在中國,論人品論才學,有幾個能比得上陳獨秀呢?」吳孟華說,母親這句話至今猶在耳畔。在她心裏,陳獨秀是位有才華、有理想的人。因為他(陳獨秀),我們家的人吃盡了苦,但我還是很自豪自己的家族中有這樣偉大的人物。」
直到80年代初改革開放後,中共對陳獨秀的評價也由「漢奸」、「特務」,變成「曾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傑出人物和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建人之一,他在推動中國歷史前進上作出了重要貢獻。」
1997年,66歲的吳孟華第4次申請入黨,「香港都回歸了,歷史會給我一個公道。」1998年7月1日,吳孟華終於宣誓入黨,這一刻,距她首次寫入黨申請已41年。
特約記者任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