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擬復建居屋的消息傳出後,二手住宅成交量大跌,美聯集團副主席黃錦康形容是市民「驚過龍」,指過去數據顯示,1997年後樓價大跌的元兇是私樓供應太多,與居屋無關。黃錦康又稱,過去10年資助房屋吸納量大約為每年3230個單位,故未來復建居屋的數量不應超過這數字,每年2000至3000個便可。
要顧及置安心單位數量
政府現時預留了地皮讓房協興建5000個先租後買的置安心單位,黃錦康質疑政府當初提出這5000個單位是否經過準確計算,而未來計算復建居屋的數字時,也要計及這5000個單位,每年兩者合共不能超過以往10年資助房屋平均吸納量太多。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表示,97年樓價下跌時,問題不在於政府推售居屋,而是私樓供應超過需求。
97至99年,居屋供應約6.3萬個,私樓供應則約7.1萬個,其後政府把4萬個居屋單位轉為公屋,超過兩萬個居屋單位則空置,至近年才出售,因此在2000年至02年跌市期間,居屋供應只剩下1.9萬個,但私樓單位供應卻增至7.4萬個。
黃錦康說﹕「很多人擔心復建居屋會令『八萬五』重臨,令私人樓價大跌,這是站不住腳的……在樓價下跌七成的時候,居屋供應只佔很少。」
跌市可停售居屋 調節樓市
他又表示,當政府決定復建居屋後,便成為最大的發展商,而且與私人發展商不同,政府可以在建屋後暫時不出售,因此可以在跌市時停售居屋,能起調節樓市的作用,故美聯對復建居屋的立場是不支持亦不反對。
不過,他認為政府應準確計算出單位供應量,過去10年的資助房屋吸納量平均每年3230個,故將來每年居屋供應量應為2000至3000個。
另外,復建居屋消息傳出後,老牌屋苑美孚新村再錄得較市價低10%的成交個案。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