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銀股值得吸納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23日 05:59
2011年06月23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銀股走勢偏軟,外在因素是基礎投資者減持的憂慮,內在因素則是投資者擔心內銀未來的資產質素可能迅速轉差,影響盈利增長。那麼投資者還應該吸納內銀股嗎?

先說外在因素,內銀股市值達千億元股份禁售期陸續到期,包括建設銀行(0939)及農業銀行(1288)等,投資者擔心基礎投資者伺機批股,令供求於短期內失衡,股價走低。據彭博社報道,建行的戰略性股東美銀,或於8月29日禁售期屆滿後,出售其持有的一半建行股份,以籌集資金達到新的資本要求。估計套現金額最高可達840億元。而餘下一半股份,將會作為建行策略性投資者繼續持有。不過,建行向傳媒表示,目前未收到有關減持的通知。農行方面,該股將於7月16日上市滿一周年,屆時將有123.55億股H股解禁,市值接近500億元。由於這兩批股票價值龐大,對股價的壓力可想而知。

股權變化 僅短期因素

以古鑑今,回想當年工商銀行(1398)可能被基礎投資者高盛減持之際,股價亦是備受打壓,之後雨過天晴,股價再創高位。因為股價升跌最終還是看公司的盈利能力,投資者的股權變化,只是暫時的因素。

內在因素方面先看盈利增長,過去一年投資者因憂慮中國的收緊政策而回避中國股票,其中銀行及地產類股為重災區,但經過一輪的調整後,相關股份的估值已是相當吸引。由於中國的基本因素穩健,經濟增長雖有見緩的迹象,但出現硬着陸的機會甚微。企業盈利增長方面,預料中國企業今年的盈利平均增長可達15%以上,內銀股的增長將更佳,待7月底、8月初公布中期業績時,將會有進一步的啟示。因此,現時的風險、回報比來看,相當吸引。

調整後估值已吸引

風險方面,最令投資者擔心的是地方融資平台的壞帳風險。目前的數據尚未清晰,市場估計起碼有數萬億元。只是這批說了幾年的貸款到底有多少是壞帳,可說是眾說紛紜。這個不明朗因素,令內銀股表現不振。

值得留意的,是發改委日前宣布地方政府允許發債興建保障房,不必向銀行借貸。一旦地方政府手頭資金充裕時,之前經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借款,則有能力歸還,減低銀行方面的壓力。同時,銀行亦不必承擔保障房相關的長期低息貸款,實有助銀行提升盈利能力。按此發展,地方融資平台將會以較平和的方式完成。

整體而言,外在的不明朗因素其實是為中長線投資者提供入市機會,內在的風險不單已消化了大部分,並向好的方向發展。因此,中長線投資者可低吸優質內銀股。

唐焱

中國光大控股 市場策略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