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猩紅熱繼續爆發,截至昨日中午的過去24小時,衛生防護中心再錄得28宗感染個案,葵青區一間幼稚園亦爆發猩紅熱,有兩名學生感染。港大微生物學系主任袁國勇表示,周一早上證實引致猩紅熱的甲型鏈球菌變種,他立即通知衛生防護中心,中心於同日向外公布。他解釋,今次的研究發現,變種的甲型鏈球菌容易形成血中毒,或敗血性猩紅熱,導致患者死亡。
防護中心昨日證實,前日逝世的5歲男童,是感染甲型鏈球菌引致猩紅熱死亡。袁國勇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今次找出變種甲型鏈球菌經過「沒有什麼高深理論,只憑普通常識」。他因為觀察到猩紅熱個案在今年勁升至400多宗,遠高於以往全年只得百多宗,認為情况不尋常,遂進行研究。
周一研究有結果 同日公布
袁國勇解釋,猩紅熱過去極少致死,但今年5月1日卻有一名7歲女童因感染猩紅熱死亡,他懷疑病菌基因變種。與此同時,瑪麗醫院監察抗生素抗藥性的資料亦顯示,引致猩紅熱的甲型鏈球菌對抗生素「紅霉素」出現抗藥性,由以往30%勁升至60%,令他相信情况有異。
港大基因研究中心其後為一名染病男童的樣本抽取甲型鏈球菌排序,程序在上周五(17日)開始,需時3日。至本周一(20日)早上,基因中心證實引致猩紅熱的甲型鏈球菌出現變種,袁國勇馬上通知衛生防護中心,幾小時之後,消息由港大向外公布。
袁國勇說,變種甲型鏈球菌除了傳播力增加之外,毒性亦有可能增強,因為經過基因重組後,現時人類的免疫系統難以辨別及控制這種全新病菌,令病菌可以大量繁殖入血,形成血中毒,或敗血性猩紅熱,令死亡率上升。他解釋,病菌變種後增加了一種以往存在於口腔的鏈球菌基因,令其黏附在咽喉的能力更強,可分泌更多毒素,引致嚴重的炎症反應,增加致命風險。
高燒不退現紅疹 要即求醫
衛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28宗新感染個案包括11男17女,患者年齡介乎1至10歲。而爆發猩紅熱的幼稚園是葵青仁濟醫院董伯英幼稚園,有兩名學童感染,本港今年至今共有494人染病。
袁國勇強調,兒童高燒不退,身體出現紅疹,要立即求醫,但不要濫用抗生素,必須對症下藥。至於學校是否需要提早放暑假,則要觀察未來數天的疫情發展。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亦表示,猩紅熱多在社區零星爆發,在學校爆發率卻不到10%,故全港停課機會不大,要視乎未來2周疫情發展。他呼籲市民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若有發燒、喉嚨痛及出疹,應該向醫生求診。
香港幼稚園協會會長唐少勳稱,現時幼稚園會加強清潔,例如增加清潔次數、不斷更換學生玩具,避免學生交叉感染,另會密切注視學生出席率以及缺席原因,呼籲家長若子女染病應在家休息。她說,目前距離學期完結只餘約2星期,幼稚園會按政府當局指引決定是否需停課,盼能完成本學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