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東涌通脹惡化 居民﹕水果是奢侈品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23日 05:59
2011年06月23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工聯會以「兩餸一湯」價格編成指數,比較各區物價,昨日公布第二季數字。工聯會發現,全港最多低收入綜援家庭的東涌逸東邨,其街市通脹繼續惡化,過去3個月再升一成,價格超越灣仔街市,其他通脹重災區包括黃大仙、觀塘。有東涌區民直言,水果已成為「奢侈品」,區內街市都由領匯經營,出現壟斷,他們只可在「食」與「不食」之間作選擇。

黃大仙區升幅最高

工聯會昨日公布第二季「兩餸一湯」指數,全港18區皆錄得升幅,當中以位於東涌的逸東邨街市價格最貴,購買4人份「兩餸一湯」材料要90.5元,全港最高,而升幅則以黃大仙區最高,過去3個月升17.8%,遠高於政府公布的通脹數據,工聯會常務理事麥美娟指出,市民面對實際的通脹,可能較政府公布的來得嚴重。

現職家庭主婦的陳女士與就讀中二的兒子居於逸東邨,每月領取3000多元綜援。她說,買餸錢已花2000多元,由於區內街市價格偏貴,唯有每星期一次乘車到外買餸,「在區內買就物價貴,出去買就車費貴,你叫我點揀?」她說,水果等非必要食材對她來說已是「奢侈品」,可免則免。一家四口月入萬多元的巴裔居民簡先生表示,區內物價高企,只好請在不同地區工作的同鄉幫忙購買食材。

離島區議員鄧家彪表示,東涌目前只有兩個街市,缺乏街舖等競爭對手,造成壟斷,租金上漲亦令物價急升。他早前曾於區議會要求食環署在區內加建街市,但遭食環署總監拒絕。

區議員倡增建街市被拒

另外,關注綜援檢討聯盟及社區發展陣線昨日公布天水圍物價追蹤調查結果,發現過去半年灣仔的一籃子食品樣本物價上升13.4%,高於天水圍的升幅7.6%,但天水圍區內的總體物價依然高於灣仔。社區發展陣線計劃主任黃穎姿同時要求食環署於天水圍建租金低廉街市,引入競爭對手,解決「南長實北領匯」的壟斷局面。另外,她早前曾兩度遞交計劃書向地政總署申請於區內加設天光墟,但遭署方以「未有先例及其他政策支持」拒絕,現階段正等候第二次結果。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署方闢建公眾街市需考慮多方面因素,要顧及街市長遠的經營能力,以妥善運用公共資源。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