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股周三的走勢頗能反映當前困擾環球股市的核心因素。美國聯儲局在本港時間昨日凌晨12時30分發布議息聲明,內容基本上在市場預期之內,包括繼續在「較長時間」內維持超低利率、正式宣布在月底結束6000億美元的購買國債計劃,以及下調經濟增長預期。會議公布後,三大指數只在窄幅波動,但到了伯南克在本港時間昨日凌晨2時15分主持歷來第二次議息記者會,股市的形勢便急轉直下,終以全日最低位收市,並終止了過去4日的連續上升的氣勢。
到底伯南克說了什麼話,挑動市場的悲觀情緒?首先是他對美國經濟增長的看淡程度。聯儲局最新評估是美國今年經濟增長最多只有2.9%,低於4月預計的3.3%,比起年初預測更低了足足一個百分點。展望明年,聯儲局認為美國經濟將增長3.7%,而它此前認為明年可增長逾4%。
大幅下調增長預期
伯南克用「相當大」的字眼來描述聯儲局今次下調經濟增長預期的幅度。他指出,經濟停滯不前,顯示了金融業與樓市疲弱、債務問題等等的嚴重性可能超乎預期。但從其言論中不難發現,他最關注的始終是失業問題。
美國5月失業率回升至9.1%,而聯儲局估計明年第4季將回落至7.8%至8.2%。伯南克用「令人非常沮喪」來描述美國當前的就業市場,「當經濟增長在某個時候達致我們預期的目標時,就業數字將會開始好轉,但我們離實現充分就業,即失業率降至5.5%仍有數年之遙,這當然令人非常沮喪,因為它意味着許多人將會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沒有工作」。
讀者或許會問﹕為何失業率對美國經濟如此重要?答案是,美國三分二經濟靠個人消費支撐,當近一成勞動人口失業時,消費以至經濟強勁復蘇都只能是奢望。
不幸的是,伯南克未能開出醫治這一關鍵問題的速效藥。他坦言,聯儲局也無法準確判定當前經濟困局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屬暫時問題還是長期問題,需要按兵不動,「花一段時間觀察局勢變化對制定政策有幫助」。
單看這番話,憧憬QE3(即第三輪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出台的人肯定會失望,但當把伯南克對經濟的負面描述聯繫在一起,QE3的議論只會升溫。「債王」格羅斯在議息會議前便預言,伯南克將重施QE2故技,在今年8月的Jackson Hole央行峰會上暗示再推新量化寬鬆措施。事實上,改善失業不僅關乎民生,更是奧巴馬爭取連任的頭等大事。在政治與經濟壓力下,伯南克恐怕難以避免再開印鈔機。若然真的如此,全球股市極可能會在今年8月之後「復活」,因上兩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均能谷起各類資產價格,而各地股市均明顯受惠(見圖)。
撰文:郭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