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貨幣政策勿急於放鬆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27日 05:59
2011年06月27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6月4日以來,南方旱澇急轉,先遇大旱,又逢巨洪,對於南方經濟可謂是雪上加霜。毋庸置疑,如此重災將對今年的糧食產量造成巨大的減產影響,從而將可能導致糧價乃至食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對於通脹的上升更是一輪衝擊。

日前,央行宣布將於6月20日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儘管此前學界出現了政策超調的呼聲,筆者在此的觀點是:為了繼續控通脹,穩健的貨幣政策仍要堅持。

天災不斷 恐推高糧食價

有觀點認為此次旱澇對糧價影響不會太大,其理由之一為此次影響的主要是夏糧,而夏糧在總糧中佔比為23%左右,且此次旱災主要影響的6省早稻產量不到25%,故短期影響不大。其理由之二為中國的糧食價格機制為政府和市場共同主導,有國家糧食收儲安排,國家發改委的資料顯示,2010年中國糧食庫存佔消費的比重超過40%,遠高於國際公認的17%至18%的安全水平,完全可以保證國內市場供應,意思也就是說國家不會讓糧價大幅波動。

此前學界出現了政策超調的呼聲,認為緊縮政策導致經濟增速的回落幅度超出了政策可以控制的範圍,其理由之一為2010年以來的通縮政策效果已經達到,經濟增速已然放慢,GDP按年增速從去年首季的11.9%降到今年首季的9.7%,M2(廣義貨幣供應)的增速從2009年底的近30%峰值回至月均16%,與此同時,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這一反映製造業增長的關鍵指標出現了3個月的下滑,從4月份的52.9降至52。其理由之二為隨着信貸的縮減,中小企業融資出現了困境,因此大呼放鬆信貸。

通脹仍猛 需穩健政策

筆者認為,當前的經濟增速放緩是毋庸置疑的,但通脹形式依舊嚴峻,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的央行貨幣政策目標——「保持貨幣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在促增長和控通脹兩者之間,控通脹應是首要的、第一位的。有鑑於此,在通脹得到基本控制或出現趨勢性回落之前,談貨幣政策轉向還顯為時過早,所以仍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

第一,通脹壓力依舊,通過緊縮貨幣政策控制通脹依舊必須。此次南方旱澇對於糧食減產是毫無疑問的,這給糧食的供給帶來了壓力,儘管糧價在國家的控制下也許不會有大的波動,但其帶來的其他連鎖反應,以及通脹預期卻不容小覷,受乾旱影響的蔬菜價格在5月下旬漲幅近20%,水產品價格同樣也上漲厲害,活鯉魚環比上漲約14%,同時豬肉價格持續反季節上漲。在CPI(消費物價指數)的上漲因素中,食品貢獻率是最大的,此次南方旱澇無疑給了食品價格一個巨大的上漲助推力,通脹形勢不容樂觀。

負利率持續 加息合宜

第二,當前經濟仍然是負利率的環境,故仍要適當採取加息政策。儘管自去年以來央行已4次上調了存貸款基準利率,但相比於目前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來說,3.5厘的1年期存款利率根本不能吸引居民。央行資料顯示,4月份居民存款較之3月大減,雖然從某種程度上說是3月份銀行冲時點造成的,但本質上還是負利率導致的。

第三,對於中小企業融資出現困境,這個問題早已存在,雖說信貸緊縮的政策的確給其帶來融資壓力,但即便沒有信貸調控,中小企也一樣困境重重,這主要是由銀行的信貸結構決定的。所以,對於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應通過改善金融服務、發展直接融資等方式解決,而不是改變貨幣政策基調。

第四,對於經濟增速放緩的問題。誠然,經濟增速已然放緩,但9.7%的GDP增速仍然是比較高的,說明中國經濟依舊在快速增長;與此同時,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52%的PMI說明當前經濟仍舊處於擴張狀態,所以對於經濟增長不必太過悲觀。

QE3有可能 要保持警惕

第五,對於輸入型通脹方面的考慮。美國、歐盟、日本等國此前實施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在國際上的負溢出效應十分明顯,應當時刻警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給中國帶來輸入型通脹。6月7日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承認美國經濟放緩且ADP就業報告顯示其就業形勢依舊嚴峻,故學界出現QE3(第三輪量化寬鬆)的論調,暫且不論其是否會通過QE3來刺激經濟,我們在當前依舊得保持高度警惕。

郭田勇

中央財經大學

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