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6月14日美股反彈,我指「要留意標普500現在1300-1350變了阻力,基本因素沒有新消息,美國企債差價擴闊……這裏補充一點,企債差價擴闊不止是美國的情况,中國也是一樣」。
6月13日說「美股指數近月跌幅不大,但個股的跌幅是很厲害的,所造成的抵押損害(collateral damage)不容忽視」。
6月9日說「美國企業信貸/商業地產/住宅按揭證券差價出現急速擴闊,這是近年多以股市調整都沒有出現的情况,這是最值得留心的走勢……第二個重要走勢是中國資金的走向。我很懷疑近年很多資產升浪都與中國資金(這裏泛指炒作與中國概念有關的資金)有關……從中國互聯網股、中國逆併購概念等的走勢看,再加上其他動力資產(這包括長歐元長金銀)的形勢,套牢問題可能愈演愈烈。整個格局正在變化——還有其他的因素未有篇幅詳述,希臘問題經濟轉弱只是矚目之處而已。」
以上的回顧總結了我對6月以來局勢的變化,簡單說來,歐洲主權信貸和經濟轉弱是兩個顯著問題,企業信貸及抵押損害則是深層問題。
美股今年至6月24日升0.86%,只比德國DAX升3%為差,主要市場分別是美洲方面加拿大跌3.97%、墨西哥跌8.29%、巴西跌11.96%;歐洲方面荷蘭跌7.28%、瑞典跌8.68%、瑞士跌6.81%、英國跌3.43%;亞洲方面,日本跌5.38%、香港跌3.75%、澳洲跌5%、中國跌2.2%、印度跌11%。一看之下,跌多升少,但有趣的是傳媒或投資者間卻沒有看到多大恐慌怨艾,一方面是主要指數仍近金融海嘯之後的高位,另一方面是指數跌幅普遍在5%左右,不算厲害,我的感覺是很多投資者是在等待「調整」過去。
企業信貸指標轉差 近兩年罕見
但是,有很多個股的「調整」其實很厲害,由20%至70%不等,以傳統觀念來說,這些股份已進入了熊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是很好的牛熊共舞,因為有大跌的股份,但大市又跌得不多,即是說有一些股份表現不俗,因而抵消了下跌股份的影響。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會否是大市在捱時間,醞釀見頂呢?
老讀者會知道我不喜歡摸頂覓底,但喜歡找尋轉角市,兩者的分別在於頂與底只有在事後才能確認,轉角市則是一個有重要格局改變的時候。在2009年3月,我指那時是「可買入的低位」,當時我只知道買入的值博率遠高於沽出,但確實沒想過這是跟着兩年大牛市的底。這次形勢是比表面上凶險,主要原因是:
一、企業信貸市場出現變化——這是兩年來其他調整未曾有過的情况;不過,現時企業信貸指標的轉壞仍然有限,尚未是大變之局。
二、這兩年來資產價格大升,有些實在匪夷所思,大幅度的調整是情理中事——問題是是否這次呢?
三、市場很少叫頂的聲音,但技術走勢卻有一頂低於一頂的可能發展——但走勢是可以改變的。
四、由於金融政策改變及抵押損害,市場由資金充溢轉為斬倉減磅。
說到金融政策改變,大多會想到聯儲局將終止第二輪量化寬鬆(QE2),將使「大派銀紙」的局面改變。我的觀點是聯儲局並無「大派銀紙」,QE2重要,但不是資產價格飛升的關鍵,從QE2主要買貨對象——美國國庫債券居高不下便可見端倪。終止QE2的影響是市場覺得最後的買家離場了,而市場情况又不差至需要QE3,於是出現了一個空隙。反而,我認為金融政策的背後關鍵是中國。
中國資金 熱錢氾濫主因
我有一個看法,造成熱錢氾濫的重要因素是中國資金。中國M1、M2早前的飛漲比美國M2增長厲害得多,中國資金湧入商品是頗明顯的,炒起香港加拿大樓市則是一眼便見(美國樓市亦有中國資金的蹤影)。
中國人的學習曲線很快,金融炒作不是什麼難為,中國資金介入股市操作是可以想像的。問題出在財大氣粗,輸錢的經驗少,多會追動力,愈升愈買,回調加買,這才是恐怖之處。中國收緊銀根之初,資產價格仍然上升,頭寸及資產抵押值都沒有問題,這還是在打順勢波,當資產價格回落,問題就會來了。
近月一些動力資產急升暴跌,在高位被套牢的資金不是少數,在美國借殼上升的中國概念在年中紛爆公司醜聞,股價大瀉;然後是互聯網股乘新公司上市大炒特炒, 跟着大跌特跌,這些被套牢的資金會嚴重影響熱錢的供應,不但購買力消耗了,還會被迫斬倉和引起新的沽售——說一些數字吧﹕透過買殼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在年初市值達100億美元,現在只剩下50億美元;嘉漢林業(TRE.CN)一隻股票市值跌了44億美元;新浪(SINA)及百度(BIDU)由今年高位市值至今分別跌了42億美元和72億美元,就這幾隻已是200億美元。
大市再急升暴跌 市場將趁高沽
以上的是推測,沒有直接實據,但有資金被高位套牢則是不爭之事。近周股市多次急升都很像熊挾(bear squeeze)——特點是又快又急,但很快又被沽回去,再多一兩次這樣急升暴跌,市場就會認定急升是熊市反彈(bear market rally),會趁高沽售,而好友又會愈多套籠,購買力愈多消耗,變成每况愈下。同時,利率掉期差價開始上揚更是熊走勢。然而,市場仍然有着強勢股,一些價位已跌至有吸引力的水平,在現時市况,我的部署是在「動態對冲」*之下買賣。
* 動態對冲(dynamic hedging)是衍生工具交易商常用的對冲技巧,用以對冲gamma值和vega值風險,由於這類對冲一日內要調整多次,故稱為動態對冲。
李順威
shunwailee@hotmail.com
《每日觀點》
見http://www.mpfinance.com/le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