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疏鬆症病人現罕見骨折長青網文章

2011年06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6月27日 21:59
2011年06月27日 21:59
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骨科醫生高永文去年發現最少三宗骨質疏鬆病患者大腿骨(股骨)中段出現罕見的壓力性骨裂。他呼籲病人如感到大腿時有痛楚,要盡早求診,由醫生決定是否需要轉用其他藥物。

其中一名逾60歲的女病人,3年前證實患上骨質疏鬆,一直服用傳統藥物「雙磷酸鹽」。早前她持續大腿疼痛,初時以為坐骨神經痛,物理治療和手術後未見改善,後來經骨科醫生診斷發現股骨中段出現壓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股骨出現一條頭髮絲般幼的裂痕。

美骨科會﹕勿連服逾5年

骨質疏鬆是婦女常見病症,傳統藥物「雙磷酸鹽」能有效加密骨質密度,減低因撞擊而引起骨折的風險;但近期有研究顯示,長期服用有關藥物,可能輕微提高病人的大腿骨出現「非典型」壓力性骨折的風險。

醫生高永文解釋,雙磷酸鹽主要藉抑制「蝕骨細胞」的活性,減少骨質流失,增加病人骨骼硬度;但該藥同時亦會抑制「造骨細胞」,令「骨頭『質地』有點不正常」。美國骨科醫學會年會去年3月建議,病人不應連續服用逐藥超過5年。由於「非典型」壓力骨折非由撞擊引發,病人初時只會覺得大髀「陰陰痛」,未必知道股骨有裂痕。如果不慎跌倒,就可能影響走動。

雖然雙磷酸鹽有輕微副作用,但另一骨科專科醫生羅宜昌形容雙磷酸鹽「好處遠多於壞處」。他指雙磷酸鹽可減少骨質疏鬆病人經常出現的髖骨和手腕骨折,建議病人如果正服用雙磷酸鹽,不宜自行停藥;應先徵詢醫生意見,才作轉藥考慮。

至於價錢和雙磷酸鹽相若、不會引致壓力性骨折的新藥雷奈酸鍶,可抑制蝕骨細胞之餘,亦可刺激骨質形成。但羅宜昌指,新藥可能令骨質疏鬆檢測出現誤差,且用藥病人要盡量避食含鈣量高的食物,因此很少用作第一線治療。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