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溫家寶在伯明翰之行,由匯豐前大班、英國貿易與投資國務大臣葛霖陪同,充分反映了此行的生意味極濃。英國《星期日電訊報》稱,「一些中方資深外交官私下其實看淡英國經濟前景,甚至質疑溫總為何要花3天那麼多,造訪一個如此積弱的貿易伙伴」,但溫總今次顯然也不是為了派錢才來歐洲。
《星期日電訊報》指出,中方在部分高科技領域上,仍不得不尋求英國協助,預料中方將利用溫總訪英的3天時間,私下密集游說英國放寬技術轉移限制。該報直言,很多英國企業現時仍抗拒向中國輸出技術,恐其獨有技術被中國企業「抄襲」,從而冒受損失。中方有必要在這方面多下工夫。
另外,加強與歐洲的政經合作關係,也涉及中國的長線宏觀大戰略。《紐約時報》指出,中國媒體對溫家寶此行的重視程度相對低調,原因之一是中國向來「重美輕歐」,不過歐盟其實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據歐盟統計,歐盟與中國去年貿易額達4萬億港元,而中美貿易只有約3.2萬億港元。
專家:支持歐洲有戰略考慮
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保爾森(Thomas Paulsen)指出,由於中歐貿易的重要性,中國十分關注歐元穩定,在中國逾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估計四分一投資於歐元資產,中國在債務危機中支持歐洲,其實也是在幫自己。更重要的是,長線與歐洲深化合作,是中國外交大戰略的一部分。保爾森說:「中國不想出現一個由中美主導的兩極世界,中國支持多極世界,期望歐洲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這可讓中國(在外交上)有更大的靈活性。」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