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報早前報道有水貨客和回收商湧到政府拍賣會「執平貨」,拍賣會昨日再次舉行,吸引了大批廠家、車行商人和水貨客到場,而拍賣品中的28部iPad平板電腦亦成為全場焦點,惟最後因為「不到價」而被收回。記者現場所見,要掃平貨不容易,有來自外地的競投人士就批評,現場沒有英語和普通話傳譯,拍賣官又只以「項目批號」叫價,並無提供拍賣品詳細資料,令他們難以參與競投。
立法會議員何秀蘭批評,政府若想提高價錢增加收入,就應「以客為本,提供多些方便」,不應限制少數族裔人士競投。
政府物流服務署發言人回應,過去大部分參與拍賣人士絕大部分明白廣東話,當局會繼續監察情况,作出適當安排。
昨日拍賣會於早上10時半開始,約140人參與,現場座位全滿,約30人要站在走廊甚至出入口處。雖然記者早20分鐘到場,但仍然拿不到在場派發的拍賣清單。
內地商﹕只能「靠聽」出價
拍賣官順序拍賣清單物品,每次開價前,他都先喊出貨品「批號」,不會簡述物品資料,令一些手上沒有拍賣清單的競投者,很難知道正在拍賣哪些貨品。除了名字欠奉,現場亦沒有提供拍賣品的相片,有競投者直言即使手持清單,亦難以跟蹤競投形勢。
內地鐘表商郭先生昨以83萬元購入一批開價10萬元的手機機芯和集成電路,他直言拍賣時拍賣官聲音細,又只講廣東話,他原想購入的3批電腦中央處理器,最後連貨物「到底是賣出去還是收回來」都聽不準,無法參與競投。郭又批評拍賣清單難以閱讀,令他昨天只能「靠聽」出價。
南亞裔鐘表製造商Mehmood Javaid亦批評現場沒有英文即時傳譯。他指拍賣官「在場外就懂得講英文,但在場內就只肯講廣東話」,令他一定要由拍檔陪同競投。
議員﹕應照顧少數族裔
立法會議員何秀蘭認為,政府的公共行政服務,應照顧不同少數族裔需要,當時職員看見有其他族裔入場,應主動提供翻譯協助。她說,中、英文都是香港法定語言,奇怪政府拍賣只以廣東話進行。
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副會長劉耀成就指出,政府物流服務署以往一直只用廣東話拍賣,但近年多了外地人投入回收行業,才引致溝通問題。他認同政府應該想方法容納他們,但指專業的回收商一定會細看清單「做足功課」,並預約驗貨,斷不會貿然到現場「執死雞」。
署方對拍賣擠擁感抱歉
政府物流服務署亦表示,過往絕大部分競投者明白廣東話,又指競投者若有語言上的困難,可向拍賣官提出,會提供適當協助。署方對昨晨拍賣擠擁情况感到抱歉,承諾會密切留意拍賣會人數,在場地上配合。
政府物流服務署又提醒競投者,拍賣前應細閱拍賣清單和到指定地點看貨,才決定是否參與競投。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