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葉德嫻和劉德華在電影《桃姐》中演活一段「主僕情」,為葉帶來影后殊榮;現實中,香港亦隱藏了不少「媽姐」(又稱馬姐)與僱主的真摯情誼,她們就如主人家的一條鎖匙,保管着整個家族的故事。《桃姐》中劉德華飾演的Roger,就是監製兼編劇李恩霖。正在出席多倫多影展的李恩霖昨日接受記者越洋訪問,講述了《桃姐》的創作經過。
李恩霖﹕每件物件都有生命
電影中桃姐與Roger的故事,現實中發生於2004至07年,之後醞釀了2年,李恩霖才創作了《桃》的劇本。過程中,李整理了桃姐的遺物——兩大個樟木櫳內,沒有什麼貴重品,卻儲滿了他和姊姊的幼稚園校服、話劇戲服,甚至兩人的舊尿布……「就像《反斗奇兵》中,每一件物件都好像有生命,等着別人再把它們找出來,個個都想出鏡。本來對我們沒什麼價值的東西,到了一個時間,意義卻變得十分重大。」
「工作當生活 外傭無得比」
桃姐13歲就到李家工作,60年來服侍了李家四代人,見證第五代寶寶出生。李說看着兩箱舊物,歷史如放映機重播,才知道桃姐默默為他們收藏了這一切。於李恩霖一家而言,桃姐早被視為家人,她過世時,李家的親戚亦有送上花圈,李恩霖難忘桃姐的廚藝、針黹,和對家人的真摯,「現在的傭人是無得比的,她從沒當過(媽姐)是一份工,而是生活一部分!」
曾為香港不少家庭服務的「媽姐」,如今都已八九十歲,由於沒有家人照顧,大多獨居。90歲的伍贃,1947年來港後,一手撫育沈家一女三子成人。作為沈家四姊弟的「乾媽」,贃姐地位超然,像少爺仔向媽媽撒嬌要吃雪糕,太太亦會將「話事權」交給贃姐,「你問贃姐先,贃姐讓你吃,你便能吃!」
退休媽姐不寂寞﹕少爺仔每周問候
贃姐說,昔日在家中毋須稱呼「老爺、少奶」,都是叫沈生、沈太,吃飯不用分枱。贃姐最記得沈家親戚宴請親朋,都會發帖給她,猶豫間,沈氏夫婦會說﹕「怕什麼!一起去飲!」50多歲退休的贃姐,如今獨居長者公屋,卻不感寂寞,因為少爺仔和少爺仔的兒子幾乎每周都致電問候,還會陪她上茶樓。
另一「媽姐」娟姐10多歲來港,沒想到在陳姓一家一做便20多年,照顧陳家兩代。84歲的娟姐笑道,先生、太太連煲水也不懂,少爺仔則要幫他「洗patpat洗到8歲」,後來他們陸續到美加升學、移民,娟姐還憂心他們不懂照顧自己。娟姐說,陳家待她如家人,讓自家醫生為她治病、代她付手術費,那個年代,主人好、同事好,休養3個月,「姊妹們」(其他媽姐)無條件完成她的工作;至於少爺仔,更會省下零用錢請娟姐看戲。如今少爺仔兒孫滿堂,他的一幀高小舊照,娟姐珍藏至今。「『長大了要照顧你』,這些話(少爺仔)一定有說過的,小朋友都好真心!」娟姐憶起仍甜絲絲。這一句有否成真?娟姐笑道,只要少爺仔每次回港還來探她就已經足夠。
明報記者 袁柏恩 衛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