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桃姐藏寶箱 李恩霖翻出主僕情長青網文章

2011年09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9月25日 14:50
2011年09月25日 14:5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揚威威尼斯影展,為葉德嫻贏得影后殊榮的電影《桃姐》,是監製兼編劇李恩霖(Roger)與「媽姐」家佣桃姐的真實故事。電影中,桃姐要求入住老人院,Roger陪伴她回家執拾,桃姐打開陳年樟木櫳時,Roger看見櫳內盡是與姊姊的童年用品,尿布、揹帶、戲服……現實中,Roger首次打開桃姐房中的一櫳一櫃,方始發現桃姐的「藏品」如此豐富。桃姐的房間,收藏了李家五代人的故事,記錄了那一個主僕關係不只是追求表現與報酬的年代。

共處數十年 不知藏「寶物」

桃姐的兩個樟木櫳「寶箱」,原是Roger母親的嫁妝,後來漸漸成了全家人收藏物品的百寶箱,Roger父母1980年代移民後,它們順利成章由桃姐打理,一直放在桃姐的房間。儘管數十年來共處一屋,但Roger從來不知道它們藏了什麼,直至03年桃姐中風,要求入住老人院及回家收拾細軟,「那次她大概是打算不住在這裏了,想扔掉一些東西」,Roger此時才瞧見,木櫳內除了桃姐的衣服,還放滿了他和姊姊的童年物品……

先是疊得整整齊齊的尿布,是李父從美國買回來,Roger和姊姊都用過,最後一名用家是1970年代暫託Roger家的姨甥Jason。「她(桃姐)說過要留給我的兒子用!她很早期時仍希望我生孩子給她湊的。」Roger笑道,後來二人均有「共識」終身不娶不嫁,但桃姐還是一直儲起尿布。

桃姐的廚藝和針黹最耍家。樟木櫳內,有桃姐親手給小Roger縫製的深紅色棉襖,企領、袖口、布鈕一絲不苟,Roger多幀童年舊照中,都可看到這件搶眼的棉襖。Roger笑指自己小時候愛演戲,是「劉德華」,因舞台上總見其身影,戲服就全由桃姐親自操刀,沒料到桃姐除了為他儲下劇照,還有親手縫製的「老鼠」戲服,而且保存得清潔簇新。

烹調為傲 藏意粉機

寶物記錄了李家故事,同樣是桃姐的故事。桃姐離世後,Roger打開桃姐房間的組合櫃,巨型保溫桶,以及給Roger送飯的多層保溫飯盒,都是桃姐昔日的法寶。「對她來說,煮食是一種榮譽,她很榮幸能給別人做飯,特別是做給我們家人,她很proud of(引以為傲)自己煮食很厲害的﹗」昔日李母當小學教師,每逢過時過節、聖誕聯歡,桃姐買鮮雞、上等冬菇做蒸雞飯,巨型保溫桶送到學校,足夠數十人享用,美味傳誦一時,桃姐一直引以為傲。桃姐早年還會親手搓麵粉、用意粉機壓出來,這些器具全都被當成寶物收藏在桃姐的房內。事實上,桃姐是文盲,食譜是出身名飯店的李母嫁入李家時帶來的,李母念一遍給桃姐聽,她便牢牢記住了半個世紀,發揚光大,餵饞了李家。

終生不跳槽 婉拒加薪

如此巧手能幹的桃姐,當然有不少人挖角,但桃姐不為所動,甚至李家說要調整她的薪金,她也推說薪金已足夠,一直留守李家,再沒離開過。Roger從母親口中得知,桃姐家境窮困,年幼便被送給養父母,後來養父被殺、養母無力撫養,13歲時把她託付給李家。13歲少不更事,桃姐與李家其實沒談過什麼正式條件,但桃姐由1940年代開始照顧Roger祖母,戰後回港,見證Roger母親嫁入李家,開始照顧Roger,桃姐也不過是20多歲的「大姐姐」。在Roger眼中,桃姐與李家共同生活逾半個世紀,從沒當這是一份工作,而是視李家為自己的家一樣。

中風難自顧 享受少主餵飯

Roger母親也早視桃姐如姊妹,Roger自1980年代父母移民後,與桃姐「同居」三十載,兩人關係更為親密。桃姐有時會喊Roger「囝囝」,但原來直至晚年,桃姐還是堅持不與「少爺」同枱吃飯,即使外出用餐同枱,她也會顯得尷尷尬尬。直至桃姐中風後,Roger在茶餐廳餵她吃飯,桃姐起初也不太情願,「她覺得自己很沒用,為什麼要別人服侍?後來才開始享受了」。

1998年Roger入院「通波仔」,桃姐哭得缺堤,細心照料。桃姐離世前的數年,主僕角色逆轉,Roger表示,一切其實順利成章。每周數天到老人院探望桃姐,漸成為他的習慣。Roger稱,大概因為二人是主僕關係,少了如父母子女的責任問題,關係更單純真摯,「做任何事本身不是責任,可以更輕鬆,更是由心來啟動」。

「毋須神化桃姐」

昔日真摯的主僕情,放在今天的香港有如粵語長片一樣遙不可及。回想服侍自己一生的桃姐,Roger自覺可以為桃姐做得更多,但他希望觀眾不要神化兩個角色。事實上,製作團隊在電影中亦刻劃了Roger性格中的缺陷和不足,「我不是perfect(完美)的人,桃姐也不是perfect的人,這只是兩個不完美的人相處的故事」。

明報記者 袁柏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