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為了抗衡目前主導世界的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歐盟研發多年的伽利略衛星定位系統的首兩枚衛星,昨終順利升空。未來數年,歐盟將有30顆衛星升空,令歐洲導航衛星的有效範圍涵蓋全球,打破美國GPS的壟斷,並與中俄的衛星定位系統一較高下。歐盟預計,伽利略計劃在未來20年會為歐盟的工商業帶來多達9600億港元的經濟效益。
歐盟「伽利略計劃」於1999年提出,2002年獲歐盟批准,經多年努力和測試,伽利略首批兩枚衛星本港時間昨天黃昏,由俄羅斯新型「聯盟」號火箭搭載,於南美洲法屬圭亞那(Guyana)的庫魯太空發射中心升空。歐盟在布魯塞爾舉行了慶祝儀式。兩枚衛星原定周四升空,但因燃料系統一個閥門出現泄漏而押後到昨天。
定位誤差不超1米
升空的兩枚衛星會在離地2.32萬公里的軌道運行,每14小時環繞地球一圈。伽利略系統的衛星,使用的頻率較GPS高,令它的定位服務設計誤差不超過1米,較GPS的約3至8米為佳,另外它使用的原子鐘亦較GPS準確。
今次發射有兩意義,一是俄羅斯王牌聯盟火箭首次在非前蘇聯地區升空,二是這屬伽利略系統具備完整功能的衛星首次升空。根據歐洲太空局的計劃,到2014年將發射另外14顆衛星,從而形成基本導航服務能力。到2019年,全部30顆衛星將投入服務。
與美國GPS以「軍用為主、民用為輔」不同,伽利略系統着重開發民間商用的經濟效益。伽利略計劃是歐洲的太空產業旗艦項目,耗資54億歐元(約576億港元)。歐盟估計,待計劃運作成熟,未來20年將帶來600億至900億歐元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回應 (0)